急性心衰的用药
急性心衰用药有利尿剂,可促钠水排泄减血容量减轻前负荷;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扩静脉等,硝普钠扩动静脉降前后负荷;正性肌力药,包括洋地黄类(急性心衰一般不首选,伴快速房颤/房扑收缩性心衰可考虑)及非洋地黄类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抑制RAAS系统改善心室重构但特定情况需谨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不能耐受ACEI时选用。特殊人群用药有别,老年需关注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妊娠期权衡对胎儿母亲影响,儿童需遵儿科原则谨慎选药剂量。
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常用的有呋塞米等。研究表明,利尿剂能迅速缓解急性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难和水肿等症状,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使用呋塞米后,患者肺淤血及外周水肿情况能较快改善。
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静脉和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如硝酸甘油,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硝普钠能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适用于严重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等情况,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正性肌力药:包括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但急性心衰时一般不作为首选,在伴有快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收缩性心衰中可考虑使用)以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多巴胺小剂量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扩张肾血管等,多巴酚丁胺主要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相关研究显示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等,可抑制RAAS系统,改善心室重构,长期应用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衰患者的生存率,但在急性心衰伴有严重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等情况时需谨慎使用,临床研究表明其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等,在不能耐受ACEI时可选用,作用机制与ACEI类似,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作用,对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帮助。
对于特殊人群:老年急性心衰患者用药时需更加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及调整剂量;妊娠期急性心衰患者用药需权衡药物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儿童急性心衰较为少见,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应根据儿童的体重、病情等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有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