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1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超正常范围、每个心房冲动能传入心室且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成人超0.20秒、老年人超0.22秒),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房室结内传导延迟,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病史者出现1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分别关注不同情况并密切监测、相应处理以保障心脏正常功能与身体健康
1.1心电图特征相关
在心电图上,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范围一般是0.12-0.20秒,当PR间期超过这个上限时就提示存在1度房室传导阻滞。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PR间期的正常上限略有差异,老年人PR间期正常上限相对更宽一些,超过0.22秒可考虑1度房室传导阻滞。
2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相关延伸
1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机制主要是房室结内传导延迟。房室结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电传导的重要结构,各种原因导致房室结的传导功能受到影响,使得心房向心室传导的时间延长。常见的原因可能有生理性因素,比如运动员或长期体力活动者,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导致房室结传导暂时延长;也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如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等)影响等,但在1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肌的收缩功能一般还未受到明显影响,心室的收缩基本能正常进行。
特殊人群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
儿童出现1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密切关注其基础心脏情况。如果是新生儿出现1度房室传导阻滞,要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情况。儿童的生活方式方面,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因为过度运动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但也不需要过度限制日常合理活动。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复查,观察PR间期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是否有进展。
老年人群
老年人出现1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等,避免久坐不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定期监测心脏相关指标,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可能逐渐减退,1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可能进展。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
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出现1度房室传导阻滞,要警惕是否有再发心肌缺血等情况。有心肌炎病史的患者出现1度房室传导阻滞,要关注心肌炎症是否有复发或加重的可能。这类人群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随访,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脏传导功能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1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相对较轻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情况,但也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密切监测和相应的处理,以保障心脏的正常功能和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