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衰治疗原则
左心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体位调整、氧疗、监测)、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机械通气、CRT、心脏移植),各治疗方式有不同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1.一般治疗
体位调整:患者应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左心衰患者均适用,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更需注意体位调整时的安全,避免跌倒等意外发生。对于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半卧位或端坐位可能更有利于呼吸,但要根据患者具体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氧疗: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氧,纠正缺氧状态,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氧疗的流量等要根据病情进行调整,比如儿童左心衰患者氧疗需谨慎调整流量,避免氧中毒等情况。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对于有基础病史如冠心病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药物治疗
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对于老年患者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因为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有一定减退,容易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情况,需定期监测电解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等,可改善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但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禁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肾功能,尤其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使用ACEI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需密切关注。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适用于慢性左心衰患者,可改善预后,但需在患者病情稳定时使用,且起始剂量要小,逐渐增加剂量,对于急性左心衰发作期患者一般不宜使用。对于儿童左心衰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需非常谨慎,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对于伴有心房颤动且心室率快的患者尤其适用。但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如心律失常等,对于老年患者和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要调整剂量。
3.非药物治疗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患者,可使用机械通气,如无创正压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机械通气的方式和参数选择不同,比如儿童患者机械通气要严格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避免气压伤等并发症。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心脏不同步的患者,可改善心脏功能和症状。对于有心脏结构和电活动异常的左心衰患者可能适用,但要评估患者是否符合适应证。
心脏移植:对于终末期左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供体来源有限,且术后有免疫排斥等问题需要长期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