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是什么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病变的妇科常见病,发病与子宫肌层损伤、雌激素异常有关,有月经异常、进行性加重痛经、子宫增大等表现,可通过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药物和手术等方式,对育龄、绝经前、绝经后女性影响不同,需相应注意及处理。
一、发病原因
1.子宫肌层损伤: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可造成子宫肌层损伤,使得基底膜下的子宫内膜向肌层生长,引发子宫腺肌病。比如经产妇发生子宫腺肌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就是因为妊娠分娩过程中子宫肌层受到较多损伤。
2.雌激素异常:雌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子宫内膜易侵入肌层。例如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可能会增加子宫腺肌病的发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1.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这是因为子宫肌层病变影响了子宫的收缩,导致出血量增加。例如部分患者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甚至可能出现贫血症状。
2.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正中,常于月经前1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痛经进行性加重是子宫腺肌病的典型症状之一,随着病情进展,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子宫增大: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较硬,一般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如妊娠12-16周大小。
三、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结合患者的月经情况、痛经表现等病史资料进行初步判断。
2.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质地等情况。
3.影像学检查:
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等改变。
MR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的病变情况。
四、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GnRH-a等,通过抑制卵巢功能,使雌激素水平下降,缓解症状,但停药后症状可复发。
2.手术治疗: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病情严重的患者。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轻的患者,但术后有复发风险。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生育,导致受孕困难,即使受孕也可能增加流产等风险。育龄女性若发现患有子宫腺肌病,应及时就医,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或备孕方案。
2.绝经前女性:需要关注月经变化及痛经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绝经后女性:一般子宫腺肌病的病情会趋于稳定,但仍需定期体检,监测子宫情况,因为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有恶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