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包括主动脉瓣置换术和主动脉瓣修复术。主动脉瓣置换术有机械瓣置换术(耐久性好但需终身抗凝,适用于能规律监测凝血指标的患者)和生物瓣置换术(无需终身抗凝但耐久性稍差,适用于抗凝禁忌证或预期寿命短的患者);主动脉瓣修复术包括瓣叶修复(适用于特定病因、年轻或希望保留自身瓣膜功能的患者,术后需注意相关生活方式)和瓣环修复(适用于瓣环扩大引起关闭不全、瓣叶病变轻的患者,术后需根据年龄调整康复)。
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一)主动脉瓣置换术
1.机械瓣置换术
机械瓣的耐久性较好,但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其原理是通过植入人工机械瓣膜来替代病变的主动脉瓣,恢复正常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在不同年龄层中,对于需要终身抗凝且能够规律监测凝血指标的患者适用。例如,中青年患者如果心功能尚可,能够配合长期的抗凝治疗监测,机械瓣置换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对于老年患者,若没有严重的出血风险等禁忌证,也可考虑机械瓣置换术,但需充分评估抗凝风险与获益。
2.生物瓣置换术
生物瓣不需要终身抗凝,但其耐久性相对机械瓣稍差,存在一定的远期衰败风险。生物瓣主要适用于有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如患有严重出血性疾病、近期有消化道大出血病史等患者。对于年龄较大且预期寿命相对较短的患者,生物瓣置换术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例如,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由于其预期寿命可能相对有限,生物瓣置换术可以避免长期抗凝带来的出血等并发症风险。
(二)主动脉瓣修复术
1.瓣叶修复
对于某些特定病因导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瓣叶脱垂但瓣叶本身无严重钙化等情况,可以进行瓣叶修复。通过对病变瓣叶的整形、缝合等操作,恢复瓣叶的正常形态和关闭功能。这种手术方式对于年轻患者或希望保留自身瓣膜功能的患者具有一定优势。例如,年轻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若瓣叶病变较轻,通过瓣叶修复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自身瓣膜,减少远期再次手术的风险。在生活方式方面,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以促进修复瓣膜的良好恢复。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在修复术后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心脏功能,因为心肌梗死可能影响心脏整体的代偿能力。
2.瓣环修复
当主动脉瓣环扩大导致关闭不全时,可以进行瓣环修复。通过缩小扩大的瓣环来改善瓣膜的关闭功能。瓣环修复术适用于因瓣环扩大引起关闭不全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瓣叶本身病变相对较轻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瓣环修复术后的康复过程中需要根据年龄特点进行调整。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康复锻炼指导来恢复心脏功能,而老年患者则需要注意预防心功能进一步减退,如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因为老年患者本身心功能储备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