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诊子宫内膜癌
确诊子宫内膜癌需综合病史采集(询问月经史、绝经史、异常阴道出血、家族史及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妇科检查(初步评估子宫及附件)、影像学检查(超声、MRI等)、病理学检查(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有高危因素人群需提高警惕及时检查。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经量等;关注绝经年龄;了解是否有异常阴道出血情况,如绝经后阴道出血、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等;询问是否有妇科相关的家族史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特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是常见表现,而绝经后女性绝经后阴道出血需高度警惕。长期使用雌激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情况也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在病史采集中需充分了解这些信息。
二、妇科检查
通过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位置,双侧附件有无异常包块等。但妇科检查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确诊并非特异性手段,只是初步评估子宫及附件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等。正常育龄女性子宫内膜厚度一般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下常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等,但超声检查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肥胖患者,经腹部超声可能受腹壁脂肪影响,经阴道超声更具优势。
2.磁共振成像(MRI):能更准确地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等,有助于临床分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四、病理学检查
1.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操作时先刮宫颈管,再刮宫腔内膜,将刮出的组织分别送病理检查。通过分段诊刮可以明确病变是来源于子宫内膜还是宫颈管,对于区分子宫内膜癌和宫颈腺癌等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分段诊刮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伤等情况。
2.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内情况,发现可疑病变并直视下取材活检,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于一些超声或其他检查怀疑子宫内膜病变,但分段诊刮阴性的患者,宫腔镜检查尤为重要。不过宫腔镜检查有一定的禁忌证,如急性生殖道感染等情况需谨慎选择。
五、肿瘤标志物检查
CA125等肿瘤标志物在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可能升高,但肿瘤标志物检查并非子宫内膜癌确诊的特异性指标,其升高也可见于其他妇科疾病等情况,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等。
总之,确诊子宫内膜癌需要综合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逐步排查和准确的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对于有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长期无排卵、使用雌激素等,更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