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气短乏力吃什么中药
不同证型的心悸气短乏力对应不同药物及作用依据,心气不足型用人参、黄芪补益心气,心血不足型用熟地黄、当归补血养心,气阴两虚型用麦冬、五味子养阴益气,心阳不振型用桂枝温通心阳、附子补火助阳,同时各药物有相应禁忌人群及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一、心气不足型心悸气短乏力
(一)人参
1.作用及依据:人参能大补元气,《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其对于心气不足导致的心悸气短乏力有改善作用,可补益心气。一般人群适用,但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老人及体质较弱者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因其大补元气可能对特殊体质有影响。
(二)黄芪
1.作用及依据:黄芪有补气升阳之功,《本草备要》提到它能补肺气,对于心气不足引起的心悸气短乏力有帮助,可增强心气,推动气血运行。一般人群可选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者忌服,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若有相关病症使用时需评估身体状况,遵医嘱。
二、心血不足型心悸气短乏力
(一)熟地黄
1.作用及依据:熟地黄能补血滋阴,《珍珠囊》指出其可补心血,对于心血不足导致的心悸气短乏力有改善作用,能补充心血,使心有所养。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女性经期等特殊时期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判断是否适用。
(二)当归
1.作用及依据:当归有补血活血之效,《本草正》记载其对心血不足引起的相关症状有调理作用,可补充心血,促进血液运行以改善心悸气短乏力。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服,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要严格遵循医嘱,考虑其对妊娠等的影响。
三、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乏力
(一)麦冬
1.作用及依据:麦冬能养阴生津,《本草汇言》认为它可补心肺之阴,对于气阴两虚导致的心悸气短乏力有改善作用,能滋养气阴。脾胃虚寒泄泻、风寒咳嗽、痰饮湿浊等证忌服,老人及有基础疾病者使用时需关注自身脾胃等状况,遵医嘱。
(二)五味子
1.作用及依据:五味子能益气生津,《药品化义》提到它可补肺气、敛心气,对于气阴两虚引起的心悸气短乏力有一定作用,能益气生津以改善相关症状。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特殊人群如儿童等使用需格外谨慎,严格遵医嘱。
四、心阳不振型心悸气短乏力
(一)桂枝
1.作用及依据:桂枝能温通心阳,《本草经疏》记载其有温心阳、通血脉的作用,对于心阳不振导致的心悸气短乏力有改善作用,可温通心阳,使心阳得振。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忌服,孕妇及有出血倾向者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遵医嘱。
(二)附子
1.作用及依据: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对于心阳不振有温阳的作用,可改善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但附子有毒,使用需严格规范。孕妇禁用,阴虚阳亢者禁服,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绝对禁用,因为其毒性及对身体的影响难以把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