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初步急救先判断病情,成人摸颈动脉、儿童摸肱动脉、婴儿摸股或肱动脉,超10秒疑恶性心律失常就启动急救,然后呼救并摆仰卧位解束缚物。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有成人、儿童、婴儿不同深度和频率,人工呼吸按成人、儿童、婴儿不同吹气量及双人单人30:2比例进行。使用AED要打开电源、粘贴电极片、分析心律后除颤。后续转运至有资质医疗机构,途中监测生命体征,医院进一步评估并针对性治疗。
一、现场初步急救措施
1.判断病情:首先观察患者意识、呼吸、脉搏等情况,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高度怀疑为恶性心律失常,需立即启动急救。对于儿童,可轻拍并呼叫判断意识,触摸颈动脉搏动判断循环情况。
成人触摸颈动脉,儿童触摸肱动脉,婴儿触摸股动脉或肱动脉,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
2.呼救与摆放体位: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同时将患者摆放为仰卧位,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胸部的衣物,以保持呼吸通畅。对于婴儿,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正确姿势,避免颈部过度弯曲或伸展影响呼吸。
二、心肺复苏(CPR)操作
1.胸外按压:在患者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进行胸外按压,成人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儿童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相当于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100-120次/分钟;婴儿按压深度约为4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胸外按压要保持均匀有力,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2.人工呼吸:若患者无呼吸或仅有喘息,应进行人工呼吸。成人每次人工呼吸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吹气量约500-600毫升;儿童每次人工呼吸吹气量约为8-10毫升/千克体重;婴儿每次人工呼吸吹气量约为5-10毫升。双人CPR时,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2,单人CPR时也是30:2。
三、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1.打开AED:开启AED电源,按照AED语音提示操作。
2.粘贴电极片:将电极片按照AED指示粘贴在患者胸部正确位置,一个贴于右锁骨下方,另一个贴于左乳头外侧。
3.分析心律并除颤:AED会自动分析心律,若提示需要除颤,在患者胸部无接触情况下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在分析心律和充电过程中,应确保无人接触患者。
四、后续医疗处置
1.转运与进一步评估:经现场急救后,将患者尽快转运至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在转运途中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电监护等。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行进一步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等,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治疗,如药物复律(具体药物根据心律失常类型而定)、导管消融术等。
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史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病情变化,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对治疗的影响,女性患者在急救过程中要考虑其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对病情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