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发生机制与房室结内相对不应期延长有关,常见病因有生理性因素、心肌病变、药物因素、电解质紊乱等,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靠心电图诊断,处理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和定期监测。
一、发生机制
心脏的电传导由窦房结发出冲动,经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i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是房室结部位的传导减慢,导致PR间期延长。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房室结内的相对不应期延长有关,使得心房兴奋传到心室的时间较正常延长。
二、常见病因
生理性因素:部分健康人在夜间睡眠时可能出现轻度的PR间期延长,属于生理性的i度房室传导阻滞,一般不引起明显症状,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病理性因素
心肌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如病毒性心肌炎,炎症可累及房室结,导致传导功能异常;心肌缺血,如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可影响房室结的电传导;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可干扰电信号的传导。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如洋地黄类药物,过量使用洋地黄可能抑制房室结的传导;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也可能影响房室结的传导功能。
电解质紊乱: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血钾浓度升高可影响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三、临床表现
i度房室传导阻滞本身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可能仅在心电图检查时被发现。但如果是由严重的基础疾病引起,可能会伴有基础疾病的相关表现,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能有发热、乏力、心悸等表现;冠心病患者可能有胸痛等心肌缺血的表现。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来诊断。心电图上明确显示PR间期延长超过正常范围即可确诊。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心脏超声等,以明确引起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
五、处理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由生理性因素引起,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如果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如心肌病变、药物因素、电解质紊乱等,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冠心病患者需要改善心肌缺血;对于因药物引起的i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高钾血症患者则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血钾水平。
定期监测: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i度房室传导阻滞,都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PR间期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病情进展。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心脏处于发育阶段,更需要密切监测,因为某些儿童时期的心肌病变可能会影响心脏的长期功能。例如,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i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定期随访心电图和心脏功能,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基础疾病较多,也需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