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的危害
房室传导阻滞有诸多危害,包括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轻度时心脏可代偿,阻滞加重致心输出量减少,使老年人等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等风险加重;会致心脏功能进行性恶化,长期代偿后代偿能力下降,有基础心脏疾病者恶化更快;可引发心律失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易致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儿童风险更高;还会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致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活动耐力下降,影响日常及特殊时期生活,给老年患者等带来更多不便和心理负担。
一、血流动力学障碍相关危害
房室传导阻滞会影响心脏正常的电信号传导,导致心房向心室的激动传导受阻,进而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脏仍能通过自身的代偿机制维持基本的血流灌注,但随着阻滞程度加重,心输出量会明显减少。例如,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显著减慢,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到外周循环,可导致重要脏器如脑、心脏等的供血不足。对于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可能已有所减退,血流动力学障碍会进一步加重其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等风险,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晕厥甚至心源性休克。
二、心脏功能进行性恶化风险
长期的房室传导阻滞会使心脏处于一种代偿性工作的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心脏的代偿能力逐渐下降,可导致心脏功能进行性恶化。比如,慢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为了维持足够的输出量,会出现心肌肥厚等代偿性改变,但这种代偿是有限的,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功能恶化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因为原本冠心病就已存在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再加上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形成恶性循环,加速心功能的衰退。
三、心律失常相关危害
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会引发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例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可能会由交界区或心室自身来起搏,而这些异位起搏点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是极其危险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心脏结构和电生理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房室传导阻滞引发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更高,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抢救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房室传导阻滞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会经常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活动耐力下降,不能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例如,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能在进行稍微剧烈的运动后就会出现明显的不适,严重影响其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身体负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带来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等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而老年患者本身活动能力相对较弱,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活动耐力下降会使其生活更加受限,增加了生活中的不便和心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