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
主动脉狭窄的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室顺应性降低致肺淤血)、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少致心肌缺血)、晕厥或接近晕厥(运动时心排血量不能相应增加等);体征有胸骨右缘第2肋间粗糙响亮递增-递减型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细弱上升缓慢的“迟脉”、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主动脉狭窄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在运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轻度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可发生。这是由于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进而左心房压、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相继升高,引起肺淤血,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在儿童中,若存在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可能因运动耐力差而较早出现活动后气促表现,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长期缺氧会对机体代谢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心绞痛
1.机制:主动脉狭窄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少,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多见于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在老年患者中,本身可能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主动脉狭窄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风险,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相对男性有一定差异,也可能影响心绞痛的发生及表现。
(三)晕厥或接近晕厥
1.发生情况:多发生于劳力当时、运动后或身体前倾时。机制可能为运动时周围血管扩张,而狭窄的主动脉使心排血量不能相应增加;运动致心肌缺血加重,使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心排血量减少;运动时左心室收缩压急剧上升,激活室内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体循环静脉回流减少。儿童患者出现晕厥需高度重视,可能提示严重的心脏结构异常,影响脑部血液供应,长期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体征表现
(一)心脏杂音
1.典型杂音: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粗糙、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呈递增-递减型,向颈部传导。这是由于左心室射血时血流通过狭窄的主动脉瓣口产生湍流所致。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导致的主动脉狭窄,杂音特点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的杂音特征可能与后天性的有所不同,但基本都基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生相应杂音。
(二)其他体征
1.脉搏:脉搏细弱,上升缓慢,称为“迟脉”。这是因为左心室射血时间延长,外周动脉充盈缓慢导致。在老年患者中,可能同时存在动脉硬化等情况,会干扰对脉搏的准确判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儿童患者的脉搏情况也需密切关注,与成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相关,如儿童的心率相对较快等,脉搏表现也会有相应特点。
2.血压: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这是由于心排血量减少,收缩压降低,而外周血管阻力无明显变化时舒张压正常或稍低,导致脉压减小。对于有主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监测非常重要,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血压范围不同,需要依据相应标准进行判断,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