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发性室性早搏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影响心脏功能,还对生活质量有不良影响。它可使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患者心血管事件概率显著升高,会降低心脏射血功能、引发心功能不全;还会导致心悸等不适症状频繁发作,造成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负担,形成身心相互影响的不良局面。
一、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频发性室性早搏可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研究表明,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可能性较无早搏者明显升高。在一些长期随访的队列研究中发现,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数倍。尤其是本身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频发性室性早搏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心功能恶化等情况,从而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例如,对于合并冠心病的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早搏可能导致心肌供血的波动更大,使得心肌缺血程度加重,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二、影响心脏功能
1.降低心脏射血功能:室性早搏时,心室的正常有序收缩节律被打乱,心室的有效射血会受到影响。每次室性早搏后,下一次窦性心律的心室充盈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干扰,长期如此会导致心脏整体的射血分数下降。多项超声心动图相关研究显示,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不能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可引起患者出现乏力、气短等症状。
2.引发心功能不全:随着频发性室性早搏持续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重,心脏长期处于一种异常的工作状态,心肌会逐渐发生重构,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功能不全。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本身心脏功能储备就相对较差,频发性室性早搏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更容易较快地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相关表现,如活动后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双下肢水肿等。而年轻患者如果本身没有基础心脏病,但长期存在频发性室性早搏,也可能逐渐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等情况。
三、对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
1.导致不适症状:频发性室性早搏可使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会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患者在工作时可能会因为早搏引起的心悸而无法集中精力,影响工作效率;在休息时也会因为不适症状而难以入睡,长期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频发性室性早搏可能会使不适症状更加明显,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对心脏电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2.造成心理负担:长期受频发性室性早搏及其相关症状的困扰,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研究发现,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种心理负担又会反过来加重早搏的症状,形成身心相互影响的不良局面。比如,焦虑情绪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诱发更多的室性早搏,而更多的早搏又会让患者的焦虑情绪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