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度房室传导阻滞什么意思
1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心电图上心房冲动传导至心室时间延长但每个冲动都能传导的表现,PR间期成人超0.20秒、老年人超0.22秒;需与2度、3度房室传导阻滞区分;常见病因有生理性(如运动员迷走神经张力高)和病理性(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及某些药物);临床意义需关注潜在病因,处理原则是针对病因处理,单纯者无明显症状时定期随访;儿童需考虑先天性及心肌炎等情况,老年人要考虑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及冠心病等,均需根据情况监测和制定方案
1.1PR间期的意义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情况下,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当PR间期超过上述正常范围时,就提示存在房室传导阻滞,而1度房室传导阻滞就是PR间期延长但每个心房激动都能下传心室的情况。
2度房室传导阻滞与3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区别
1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与2度和3度房室传导阻滞相区分。2度房室传导阻滞是部分心房冲动不能传导至心室,分为2度I型(文氏型)和2度II型(莫氏型);3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所有心房冲动都不能传导至心室,心房和心室活动各自独立,形成房室分离。
1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病因
生理性因素:部分健康人可出现1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运动员等,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导致PR间期延长,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无异常。
病理性因素:多种心脏疾病可引起1度房室传导阻滞,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影响房室传导系统;心肌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病变,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可影响房室传导;心肌炎,病毒等感染引起心肌炎症,累及房室传导组织;另外,一些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也可能引起PR间期延长,导致1度房室传导阻滞。
1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及处理原则
临床意义:单纯的1度房室传导阻滞本身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需要关注其潜在的病因。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一般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
处理原则: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可考虑调整药物;如果是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引起,需要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单纯的1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果没有明显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心电图等检查,观察PR间期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病情进展。
特殊人群的1度房室传导阻滞情况
儿童:儿童出现1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考虑先天性因素以及是否有心肌炎等情况。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心脏功能等。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一般预后较好,但也需要定期复查;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且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1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考虑年龄相关的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同时也要排查是否有冠心病等疾病。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处理上要更加谨慎,定期监测心电图、心脏功能等指标,根据具体病因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随访和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