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发作时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心绞痛有特定疼痛部位,常为压榨等性质,由体力劳动等诱因激发,持续3-5分钟,部分伴出汗等症状,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女性有特殊情况需注意
一、疼痛部位
心绞痛发作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这是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导与这些部位的神经传导存在关联,疼痛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扩散到这些区域。例如,有研究表明,心肌缺血产生的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的传入神经末梢,经传入神经传导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放射痛。
二、疼痛性质
疼痛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这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肌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引起的特定感觉。比如,通过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多数患者表现出这种典型的压榨样等性质的疼痛。
三、疼痛诱因
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体力劳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情绪激动时,体内会分泌一些激素,影响心脏的供血供氧,从而诱发心绞痛。例如,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统计显示,约60%的心绞痛发作与体力活动相关,而20%左右与情绪激动有关。
四、疼痛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如果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甚至更长,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这是因为心肌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一定的限度,当缺血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侧支循环建立起到一定作用时,疼痛会缓解,而长时间不缓解则提示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加剧。
五、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出汗是因为疼痛刺激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恶心、呕吐可能是疼痛刺激内脏神经引起的牵涉痛表现;呼吸困难则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受到影响,肺淤血等情况引起。例如,在一些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记录中,约3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症状,约20%会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下降,心绞痛发作时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容易被忽视,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不适变化,及时就医排查。因为老年人的神经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对疼痛的感知不明显,所以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其身体状况。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时,疼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这是因为糖尿病可能导致神经病变,影响疼痛的传导。所以糖尿病患者若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应高度警惕心绞痛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女性:女性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有时与男性不同,可能更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恶心等非典型症状,而且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心绞痛的发作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女性患者及家属提高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