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心衰的常见病因包括基础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因素。基础心血管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其他因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体力活动过度或情绪激动、妊娠和分娩、贫血、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因素可通过不同方式诱发或加重心衰。
1.基础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使心肌供血不足,长期可引起心肌重构,是慢性心衰的重要病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发生慢性心衰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约50%的慢性心衰患者是由冠心病发展而来。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为了克服增高的阻力,逐渐发生心肌肥厚和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衰。据统计,高血压患者中约20%-30%会发展为慢性心衰。随着血压控制情况的不同,心衰的发生风险也有所差异,良好控制血压可明显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
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导致心脏负荷异常,进而引发心衰。以二尖瓣狭窄为例,当瓣口面积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压力随之升高,逐渐发展为肺淤血、右心功能不全等,最终导致慢性心衰。
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是慢性心衰的常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相当比例会逐渐进展为慢性心衰。
肥厚型心肌病:多为遗传因素导致的心肌肥厚,尤其是心室不对称肥厚,可影响心室的舒张功能,进而引发心衰。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慢性心衰的表现。
2.其他因素
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感染可通过增加心脏的代谢需求、加重心脏负担等方式诱发或加重心衰。例如,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会使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耗氧量,对于原本心功能不佳的患者,容易诱发心衰发作或使心衰症状加重。
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使心室率过快,影响心脏的正常射血功能,导致心排血量降低,从而引发心衰。有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慢性心衰的风险比窦性心律患者高。
体力活动过度或情绪激动:过度的体力活动会增加心脏的负荷,情绪激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可能诱发慢性心衰发作。
妊娠和分娩:妊娠和分娩期间,孕妇的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对于本身有潜在心脏疾病的孕妇,容易诱发慢性心衰。尤其是既往有心脏病史、心功能分级较高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期发生心衰的风险更高。
贫血:慢性贫血患者,由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要增加搏出量来满足机体的氧需求,长期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引发心衰。例如,长期慢性贫血的患者,心脏长期处于高动力状态,逐渐出现心肌重构,最终发展为慢性心衰。
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可影响心肌的电活动和收缩功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进而诱发心衰。例如,严重低血钾时,可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阻滞等,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引发心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