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怎么检查
为明确是否患子宫内膜癌及分期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需进行病史采集(包括年龄、性别、月经史、孕产史、生活方式等)、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子宫内膜活检(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综合各项检查评估患者情况。
一、病史采集
年龄与性别因素: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但年轻女性也可能发病,需详细询问患者年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孕产史(分娩次数、流产情况等)。例如,有长期无排卵性月经的女性,子宫内膜癌风险可能增加,因为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
生活方式相关:了解患者是否有肥胖(体重指数BMI≥28kg/㎡)、糖尿病、高血压等情况,因为这些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约75%的患者伴有肥胖,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可增加雌激素的储存和分泌,延长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同时,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而无孕激素拮抗的患者,也需重点询问。
二、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检查:观察外阴有无异常赘生物、阴道黏膜情况等,了解有无肿瘤转移迹象。
宫颈检查:查看宫颈外观,排除宫颈病变,因为有时子宫内膜癌可能与宫颈病变同时存在。
子宫及附件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质地,有无肿块,双侧附件有无异常包块等。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可能增大,质地较硬等。
三、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等。一般来说,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超过5mm,围绝经期女性子宫内膜增厚等情况需进一步评估。例如,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可表现为宫腔内不均质回声团、宫腔线紊乱等。
经腹超声:适用于肥胖、阴道超声检查不满意的患者,可观察子宫及附件的大致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准确地判断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例如,MRI可清晰显示子宫肌层被肿瘤侵犯的范围,帮助医生判断疾病分期。
四、子宫内膜活检
诊断性刮宫: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是否为癌以及组织学类型等。操作时需注意全面刮取宫腔内及宫颈管组织,但要避免穿孔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操作时需根据其子宫情况谨慎进行,比如老年患者子宫萎缩,操作更要轻柔。
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内情况,直视下取可疑病变组织进行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病变,尤其对位于宫腔内的病变诊断价值更高。同时,还可了解宫腔形态、病变范围等。
五、血液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抗原125(CA125)等,虽然CA125不是子宫内膜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但在晚期患者中可能升高,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例如,部分子宫内膜癌晚期患者CA125水平会明显升高,治疗后若病情缓解,CA125水平可下降。
通过以上一系列检查手段,综合评估患者情况,以明确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癌以及疾病的分期等,从而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配合医生进行相应检查,医生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顺序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