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不是心肌炎
心肌炎的诊断需从病史询问、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多方面进行。病史询问要关注感染史和基础疾病史;症状有典型的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和不典型的乏力、头晕等;体格检查可见心率心律异常、心脏体征改变;辅助检查中心电图有ST-T改变、心律失常等表现,血液检查有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异常,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脏磁共振成像能发现心肌病变情况。
一、病史询问
1.感染史:心肌炎常与病毒感染相关,如发病前1~3周内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像发热、全身倦怠感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对判断心肌炎有重要提示意义。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源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多与肠道病毒等感染有关,成人则可能与柯萨奇病毒等常见病毒感染相关。
2.基础疾病史:某些基础疾病可能增加心肌炎发生风险,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自身免疫紊乱可能引发心肌炎症;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也需考虑心肌炎相关遗传因素影响。
二、症状表现
1.典型症状: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部分人能感觉到心脏跳动不规律。儿童可能表现为玩耍时突然出现精神不佳、躁动等与平时不同的表现,需警惕可能与心悸相关。
胸痛:可为胸闷、压榨性疼痛等,疼痛程度不一,成人可能较明确表述胸痛感受,儿童可能以哭闹、拒动等方式表达身体不适。
呼吸困难:轻者活动后出现,重者休息时也可发生,这是因为心肌受损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肺部淤血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呼吸困难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
2.不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头晕等,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容易被忽视。老年人可能本身基础活动少,乏力表现不特异;儿童乏力可能表现为不愿活动、精神萎靡等。
三、体格检查
1.心率和心律:
心率异常:可表现为心动过速或过缓,正常成人心率60~100次/分钟,儿童心率因年龄不同有差异,如婴儿心率110~130次/分钟等,若心率超出正常范围较多需考虑心肌炎可能。
心律不齐:可出现早搏等情况,通过听诊可初步发现心律异常,进一步需心电图等检查明确。
2.心脏体征:严重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心界扩大、心音低钝等表现,听诊时可发现心音改变等情况。
四、辅助检查
1.心电图:
常见异常表现有ST-T改变,如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还可能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同类型心肌炎心电图表现有一定特点,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血液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升高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一般发病后数小时开始升高,cTnI或cTnT的特异性相对更高。
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可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这些指标非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还能评估心包情况等。对于儿童,超声心动图是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手段,可动态观察心脏变化。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诊断心肌炎较敏感的方法,能发现心肌水肿、坏死等情况,有助于明确心肌炎的存在及严重程度,但一般在其他检查提示后进一步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