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如何治疗
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包括脱离过敏原、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首要步骤是脱离过敏原;局部治疗根据急性期有无渗液、亚急性期、慢性期分别采用炉甘石洗剂、硼酸溶液冷湿敷、糖皮质激素霜剂、软膏硬膏等;系统治疗用抗组胺药物、短期糖皮质激素、难治性时用免疫抑制剂;特殊人群儿童用温和药物、避免搔抓,老年人选药考虑肝肾功能,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谨慎权衡。
一、脱离过敏原
1.原理: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首要步骤是迅速脱离过敏原,避免持续接触导致病情加重。例如,若因佩戴金属首饰引发接触性皮炎,应立即取下首饰。不同人群因生活方式不同接触过敏原的情况各异,如儿童可能因玩耍接触某些植物引发接触性皮炎,需留意其玩耍环境中的植物因素;有特定职业接触史的人群要避免再次接触相关职业性过敏原。
2.操作要点:仔细回忆接触史,确定可能的过敏原并完全隔绝,对于无法明确过敏原的情况,可通过斑贴试验等方法查找过敏原以便后续避免接触。
二、局部治疗
1.急性期无渗液: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其有收敛、保护和止痒作用。通过局部涂抹,利用其成分对皮肤的作用缓解瘙痒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注意涂抹范围和量,儿童皮肤娇嫩,应适量涂抹且避免误入眼、口等部位。
2.急性期有渗液:采用硼酸溶液等进行冷湿敷,硼酸溶液有消炎、收敛渗液的作用。湿敷时要注意溶液温度、湿敷时间等,避免对皮肤造成不良刺激,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湿敷时间需适当缩短。
3.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地奈德乳膏等,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根据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儿童使用需谨慎,应选择弱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霜剂,并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4.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等,如尿素软膏等,有软化角质、保护皮肤的作用。对于皮肤增厚明显的慢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使用软膏等剂型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但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
三、系统治疗
1.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适用于瘙痒明显的患者。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减轻瘙痒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范围,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情况。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如泼尼松等。使用糖皮质激素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需权衡利弊。
3.免疫抑制剂:对于难治性接触性皮炎可考虑使用,如环孢素等,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受益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薄嫩,在治疗时应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同时要注意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药物吸收、代谢与年轻人不同,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的药物。局部治疗时注意药物浓度和使用方法,防止引起皮肤刺激。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药物需特别谨慎,许多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咨询医生,权衡治疗益处和对胎儿、婴儿的潜在风险,尽量选择对胎儿、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