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原因
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狭窄,心脏负荷增加时心肌耗氧增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痉挛、栓塞可引起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动力学异常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亢)及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慢阻肺)也会影响心肌供血从而增加心绞痛发生风险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
1.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绞痛最常见的原因。冠状动脉内膜下有脂质沉积,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当心脏负荷增加时,如运动、情绪激动等,心肌耗氧量增加,而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相应地增加血流量,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观察到,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约70%以上的心绞痛患者存在冠状动脉主支狭窄程度在50%~99%之间,这种狭窄会显著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
2.年龄与性别因素: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发生退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一般40岁以上人群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明显增加。在性别方面,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冠心病发生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发生率迅速上升,与男性趋于接近。
二、其他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1.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闭塞,引起心肌缺血,引发变异型心绞痛。例如,有研究发现,在某些诱因下,如寒冷刺激、吸烟等,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观察到痉挛发作时冠状动脉管径明显缩小,痉挛缓解后管径恢复正常。
2.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内的栓子,如来自心腔内的血栓、脂肪栓子等,可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例如,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冠状动脉时,就可能引起冠状动脉栓塞。
三、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1.血液黏稠度增加:当血液黏稠度增加时,如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等情况,血液流动阻力增大,心肌供血相对不足。例如,严重脱水的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升高,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量下降,容易诱发心绞痛。
2.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后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严重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即使在安静状态下,心肌也可能出现相对缺氧情况,从而引发心绞痛。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发生心绞痛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心绞痛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四、其他系统疾病的影响
1.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病情进展往往更快。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若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容易诱发心绞痛。例如,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出数倍;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时,就容易出现心绞痛症状。
2.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可导致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进而引起右心负荷加重,同时也会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增加心绞痛的发生风险。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长期低于60mmHg时,发生心绞痛的概率明显高于血氧分压正常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