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平时注意什么
心肌炎患者需注意休息与活动,急性期严格卧床3-6个月,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饮食要营养均衡、控制钠盐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要密切观察症状和生命体征;预防感染,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儿童患者需家长督促休息治疗、观察异常表现,老年患者要注意病情监测、饮食易消化、活动缓慢。
一、休息与活动
1.急性期:心肌炎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一般休息3-6个月。这是因为在急性期心肌受损,充分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炎症的消退。例如,儿童患者若患心肌炎,更需严格限制活动,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以防止病情加重。成人患者也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等,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2.恢复期: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一般可从短时间散步等轻度活动开始,然后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和增加活动强度,以不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为宜。
二、饮食调整
1.营养均衡:应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橙子等)、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维生素C等营养素有助于心肌修复,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例如,每日可保证摄入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像1-2个鸡蛋、200-300ml牛奶等。
2.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如咸菜、腌肉等,以防加重心脏负担。钠盐摄入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容量负荷,对于心肌炎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利。一般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3-5克以下。
3.避免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以及辛辣、油腻等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心脏,导致心率加快等不适,不利于心肌炎的恢复。
三、病情监测
1.症状观察: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是否有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若出现症状加重或新的不适,应及时就医。例如,儿童患者若原本安静时心率正常,但活动后出现心率明显增快且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情况,需高度重视。
2.生命体征监测:有条件者可自行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一般建议每日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测量,如晨起时。若心率过快(成人静息心率超过100次/分,儿童根据年龄不同有相应正常范围,如婴儿静息心率110-130次/分,1-3岁100-120次/分等)或过慢(成人静息心率低于60次/分),或血压出现明显异常,应及时就医。
四、预防感染
1.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因为病毒感染是引发心肌炎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儿童患者的生活环境,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督促儿童休息和治疗,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更加细心,若发现儿童有异常表现,如拒食、哭闹不安等,要及时带儿童就医。同时,儿童在恢复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身体的修复。
2.老年患者:老年心肌炎患者往往身体机能下降,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要更加注意病情监测,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易于消化,避免因消化不良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老年患者在活动时更要缓慢进行,防止因体位变化过快等引起头晕等不适,进而加重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