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右心衰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症状有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致腹胀、食欲缺乏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和呼吸困难(单纯右心衰时可不明显,左心衰基础上或二尖瓣狭窄合并右心衰时肺淤血加重致活动后气短等);体征包括水肿(始于低垂部位对称性凹陷性水肿,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等,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具特征性)、肝脏肿大(常伴压痛,持续可致心源性肝硬化)、心脏体征(右心室显著扩大致三尖瓣关闭不全反流性杂音,吸气时增强,不同人群听诊需注意鉴别)。
症状方面
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可引起腹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这是右心衰较常见的症状。例如,肝脏淤血肿大时,肝包膜被扩张,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右上腹饱胀不适,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进一步加重消化道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可能因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症状可能相对更突出,如婴儿可能出现拒食等情况;对于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右心衰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可能被掩盖或加重原有肝病相关症状。
呼吸困难:单纯右心衰时通常不存在肺淤血,呼吸困难可不明显,在左心衰基础上或二尖瓣狭窄合并右心衰时,因肺淤血加重,呼吸困难可较单纯左心衰时相对减轻,但仍会有活动后气短等表现。不同性别患者在活动耐量上可能因体力等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表现为呼吸费力,活动后加重。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缺乏运动的人群,右心衰时呼吸困难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明显;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右心衰时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与原有疾病症状相互影响,加重不适。
体征方面
水肿:体静脉压力升高使软组织出现水肿,表现为始于身体低垂部位的对称性凹陷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于下肢,傍晚加重,晨起减轻。病情严重时可延及全身。不同年龄人群水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水肿可能因皮肤较薄等原因,水肿表现相对更易观察;老年人可能因血管弹性差等因素,水肿恢复相对较慢。长期卧床的患者,水肿可能更易出现在腰骶部等部位;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的患者,右心衰时下肢水肿可能更明显且恢复更差。
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则更具特征性。颈静脉怒张提示右心房压力升高及静脉回流受阻,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是指按压肿大的肝脏时,可见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这是因为压迫淤血的肝脏使回心血量增加,已充血的右心房不能接受回心血流而使颈静脉压升高所致。不同性别对颈静脉征的观察可能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因颈部脂肪分布等因素,观察时需更细致;对于有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颈静脉征的观察可能受到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肝脏肿大:肝脏因淤血肿大常伴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及大量腹水。儿童肝脏相对较大,右心衰时肝脏肿大可能更易被发现,但需注意与其他儿科常见肝脏疾病鉴别;老年人肝脏功能本身可能有所减退,右心衰引起的肝脏淤血可能加重肝脏损害,需密切关注肝功能变化。有肝炎病史的患者,右心衰导致的肝脏肿大及相关肝功能改变需与原发病相鉴别。
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相应体征外,右心衰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听诊时在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吸气时增强。不同年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特点不同,儿童心脏相对较小,杂音听诊时需注意与儿童常见心脏杂音鉴别;老年人心脏瓣膜可能存在退行性变,杂音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结合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