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包括内科和外科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内科治疗对无症状轻度患者定期随访、生活方式干预,对有并发症者按相应原则处理;外科治疗中重度有症状或符合指征者可手术,方式有置换术和修复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各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监测生长发育相关治疗,老年要考虑基础病影响,女性妊娠需评估心功能等。
一、内科治疗
1.一般原则:对于无症状的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需定期随访,包括临床评估、超声心动图检查等,以监测病情进展。生活方式方面,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等。对于存在高血压的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会增加心脏后负荷,加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情。
2.并发症防治:若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相关表现,如呼吸困难、水肿等,需按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包括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改善症状,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判断。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对于有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在进行牙科操作、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外科治疗
1.手术时机: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且有症状的患者,如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若左心室收缩末内径≥55mm,或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50%),也应考虑手术。年龄因素方面,一般认为身体状况允许手术的患者,应尽早手术,以避免左心室不可逆性损害。对于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权衡手术风险与获益。
2.手术方式:
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手术方式。可选择机械瓣或生物瓣。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要终身抗凝治疗;生物瓣无需终身抗凝,但存在远期衰败的可能。在选择瓣膜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出血风险、抗凝依从性等因素。例如,年轻患者预期寿命较长,可优先考虑机械瓣;老年患者或有抗凝禁忌的患者,可考虑生物瓣。
主动脉瓣修复术: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瓣叶病变较轻、瓣环无明显扩大的患者,可考虑主动脉瓣修复术。修复术的优点是可以保留自身瓣膜,减少远期并发症,但手术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有经验的心脏外科医生操作。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先天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儿童,需密切监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病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阶段,瓣膜修复或置换的选择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对于有心力衰竭表现的儿童患者,治疗需更加积极,同时要注意药物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使用药物时需权衡利弊。
2.老年患者:老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手术和内科治疗的影响。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以确定手术耐受性。内科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与治疗其他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同时,老年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等。
3.女性患者:女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在妊娠期间,心脏负担会加重,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妊娠前需评估心功能,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是否可以妊娠。妊娠期间需密切监测心脏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在药物使用方面,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