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分期
子宫内膜癌主要采用FIGO2009年修订的手术病理分期系统,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分ⅠA期(浸润深度≤1/2肌层)和ⅠB期(浸润深度>1/2肌层);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Ⅲ期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含ⅢA期(累及浆膜层、附件或腹水中有癌细胞)、ⅢB期(阴道和(或)宫旁受累)、ⅢC期(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Ⅳ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分ⅣA期(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ⅣB期(远处转移)。此外,对老年、有生育需求、肥胖及有其他病史等特殊人群,在分期评估和治疗时各有需注意的要点。
一、子宫内膜癌分期概述
子宫内膜癌分期主要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修订的手术病理分期系统,该分期基于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能准确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二、具体分期内容
1.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ⅠA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此阶段肿瘤在子宫体肌层浸润较浅,癌细胞相对局限,通过手术切除子宫及相关附件,治愈率较高。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相比ⅠA期,癌细胞对肌层浸润更深,扩散风险增加,但整体仍局限在子宫体,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能需辅助治疗。
2.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癌细胞突破子宫体,累及宫颈间质,不过尚未扩散到子宫以外组织。此期手术范围会扩大,术后辅助治疗也更重要。
3.Ⅲ期: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A期: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有癌细胞。浆膜层受侵提示肿瘤有向腹腔内扩散趋势,腹水中发现癌细胞也表明疾病进展,治疗需综合手术、化疗和放疗。
ⅢB期:阴道和(或)宫旁受累。肿瘤侵犯阴道或宫旁组织,增加了局部复发风险,治疗方案需更个体化。
ⅢC期: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出现淋巴结转移,预示癌细胞已通过淋巴系统扩散,预后相对较差,常需多学科综合治疗。
4.Ⅳ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
ⅣA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肿瘤侵犯到临近重要器官,手术难度大,治疗需多学科协作,综合多种治疗手段。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已扩散到身体其他远处部位,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旨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手术耐受性差。在分期评估和治疗决策时,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大型手术的老年Ⅰ期患者,可考虑保守性手术或放疗。同时,老年患者药物代谢能力减弱,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2.有生育需求患者: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若分期为ⅠA期、高分化,可在充分评估风险后,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但此治疗方案需患者充分知情同意,且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一旦病情进展,需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3.肥胖患者:肥胖是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且肥胖患者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风险高。在分期检查时,可能因肥胖影响影像学检查准确性。肥胖患者确诊后,应在治疗同时积极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状况,以降低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4.有其他病史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治疗方案实施和患者恢复。若患者有血栓病史,使用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需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