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用眼习惯需控制用眼时间、调整用眼距离与姿势;改善用眼环境要调节光线、减少屏幕蓝光伤害;补充营养可摄入富含维生素和叶黄素的食物;适度眼部运动包括眼球转动和眨眼训练;就医治疗时针对病因治疗,中医治疗可辅助缓解眼疲劳。
1.控制用眼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30-4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可通过远眺、闭目养神等方式放松眼睛。长时间用眼会使眼部肌肉持续紧张,增加眼疲劳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用眼时间需适当调整,例如青少年因身体发育特点,更应严格控制用眼时长,每用眼25分钟左右就应休息。
2.调整用眼距离与姿势:保持眼睛与书本、电子屏幕等的距离在33厘米以上,约一臂远。同时保持正确的坐姿,身体坐正,背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或躺着、趴着用眼。不良的用眼姿势会导致眼部肌肉受力不均,加重眼疲劳,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定时调整坐姿和用眼距离,每小时至少起身活动并调整一次用眼状态。
改善用眼环境
1.光线调节: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用眼。室内照明应均匀,可使用台灯时,选择无频闪、色温4000K左右(接近自然光)的台灯,且台灯应放置在左侧或左前方,避免光线直射眼睛。过强光线会刺激眼睛,过暗光线会使眼睛过度调节,都易引发眼疲劳,对于有不同病史的人群,如患有青光眼的患者,更要注意光线的适宜性,避免光线对眼压等产生不良影响。
2.减少屏幕蓝光伤害:使用电子设备时可开启蓝光过滤模式,或佩戴防蓝光眼镜。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对视网膜造成一定损伤并加重眼疲劳,尤其是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的人群,更应重视蓝光防护,儿童青少年由于眼睛发育尚未成熟,受蓝光影响更大,需特别注意采取防护措施减少蓝光伤害。
补充营养
1.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猕猴桃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维生素C、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损伤。不同年龄阶段对维生素的需求略有差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更应注重从饮食中保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来维护眼睛健康。
2.摄入富含叶黄素的食物:适当食用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玉米、菠菜等。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色素,能够过滤有害蓝光,保护眼睛。对于有近视等病史的人群,补充叶黄素可能有助于减缓近视进展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饮食补充。
适度眼部运动
1.眼球转动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缓慢转动眼球,每次转动10-15圈,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不同生活方式下的人群都可进行眼球转动运动,例如经常使用电子设备的办公族,每工作1-2小时可进行几次眼球转动运动来放松眼睛。
2.眨眼训练:有意识地多眨眼,每分钟眨眼10-15次。眨眼可以使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表面,保持眼睛湿润,预防眼干涩和眼疲劳。对于长时间专注用眼的人群,如学生在备考期间,要提醒自己多进行眨眼训练来保护眼睛。
就医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眼疲劳是由眼部疾病引起,如干眼症、屈光不正等,需及时就医,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干眼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治疗;屈光不正患者则需通过验光配镜或手术等方式矫正视力。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就医时需注意,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的矫正需特别谨慎,要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检查和处理。
2.中医治疗辅助:中医的针灸、按摩等方法对缓解眼疲劳有一定帮助。例如通过按摩睛明、攒竹等眼部穴位来促进眼部气血流通,缓解眼疲劳。但中医治疗需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不同体质的人群在接受中医治疗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如体质虚弱的人群在按摩力度等方面需适当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