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的症状有哪些
心动过缓有不同症状表现,一般轻中度时可有心悸、头晕、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黑矇、晕厥、呼吸困难、胸痛等;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儿童可能生长发育迟缓,老年人易合并其他系统功能减退且耐受性差,运动员过度心动过缓会影响运动能力。
一、症状表现
(一)一般轻中度心动过缓症状
1.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脏跳动异常,能感觉到心跳的节律或强度变化,这是因为心率减慢后心脏每次搏动的力度相对更明显,尤其是在安静状态下更容易察觉。对于年轻人平时生活方式较为健康、无基础心脏病史的情况,轻度心动过缓可能仅表现为偶尔的心悸,一般不影响日常活动,但如果持续存在可能会逐渐引发不适。
2.头晕:由于心率减慢,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本身血管弹性可能下降,脑部对缺血更敏感,更容易出现头晕症状,尤其是从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因血压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头晕可能会更明显。例如一些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的老年人,心动过缓时头晕症状可能会频繁发作。
3.乏力:全身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能量代谢受到影响,从而使患者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心动过缓导致的乏力可能会明显影响其工作能力,而本身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的人,可能在轻微活动后就会感觉乏力加重。
(二)严重心动过缓症状
1.黑矇:脑部缺血进一步加重时,患者会出现眼前发黑的情况,短暂失去视力,这是因为视网膜供血不足所致。在儿童群体中,如果是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严重心动过缓出现黑矇,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活动,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脑部对缺血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且活动较为频繁,更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黑矇。
2.晕厥:心脏泵血严重不足,脑部急性缺血缺氧,患者会发生突然的晕倒。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人群,如曾患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时,发生晕厥的风险更高,因为其心脏本身的功能已经受损,心率减慢进一步加剧了心脏泵血功能的恶化。
3.呼吸困难:当心动过缓导致心功能明显下降,影响肺部血液循环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气不够用等。在老年人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基础疾病时,心动过缓会使呼吸困难症状雪上加霜,因为心脏和肺部的功能相互影响,心率减慢后心脏对肺部血液的回流和泵出功能受限,加重了肺部的淤血等情况。
4.胸痛:严重心动过缓时,心肌供血不足,可引发心绞痛样的胸痛。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冠状动脉已经存在狭窄等病变,心动过缓进一步减少了心肌的血液供应,更容易诱发胸痛症状,且这种胸痛可能会比较剧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儿童心动过缓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因为心脏泵血不足影响了全身各器官的营养供应,尤其是对正在快速生长发育的骨骼、肌肉等组织影响较大。例如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儿童,除了心率慢外,可能会出现活动耐力差、容易疲劳,在玩耍时很快就表现出体力不支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心动过缓可能更容易合并其他系统的功能减退,如同时存在肾功能减退时,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针对心动过缓相关药物的使用安全性,而且老年人对心动过缓导致的头晕、乏力等症状耐受性相对较差,即使轻度的心动过缓也可能对其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如行走不稳等增加跌倒风险。
3.运动员:运动员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心脏功能较强,基础心率相对较慢,但如果出现过度的心动过缓则可能影响其运动能力,因为运动员需要心脏高效地泵血来满足运动时的高氧需求,心动过缓会导致运动时心脏供血不足,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