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早期有体循环淤血相关表现,如胃肠道及肝脏淤血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肝脏肿大等,颈静脉怒张、搏动增强及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有下肢水肿表现,水肿先出现在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凹陷性,下午较早晨明显;还有其他表现,部分患者活动后呼吸困难,常感乏力疲倦。
一、体循环淤血相关表现
胃肠道及肝脏淤血表现:右心衰时体循环淤血首先影响胃肠道和肝脏,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淤血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有基础肝病或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这种消化道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但需要警惕右心衰导致的此类表现。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淤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胃肠道淤血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例如,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右心衰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胃肠道淤血相关的食欲不振等症状。肝脏淤血可导致肝区胀痛,查体可发现肝脏肿大,肝功能可能出现轻度异常,随着病情进展,肝脏可进行性肿大,长期肝脏淤血还可能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
颈静脉征: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较常见的重要体征。正常情况下,颈静脉充盈度在坐位或半坐位时不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2/3。右心衰时,由于右心房压力升高,上腔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回流不畅,导致颈静脉怒张,在半坐位或坐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范围。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判断颈静脉怒张的标准可能需要结合其基础情况,例如儿童的颈静脉正常充盈度与成人不同,但在右心衰时也会出现相应的异常表现。同时,还可出现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即按压患者肝脏时,可见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这是因为按压肝脏使右心房压力进一步升高,加重了上腔静脉回流受阻。
二、下肢水肿表现
水肿特点:右心衰早期水肿多先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足踝部、胫前部,呈对称性、凹陷性水肿。这是由于右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回流减少所致。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水肿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例如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本身下肢静脉回流就存在一定障碍,右心衰时下肢水肿可能更为明显;而长期卧床的患者,水肿可能先从腰骶部开始出现。对于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的患者,右心衰导致的水肿可能会加重原有的下肢静脉回流问题,使水肿程度更重。一般来说,下午水肿往往较早晨明显,这与重力作用以及白天活动导致下肢静脉回流进一步受限有关。
三、其他表现
呼吸困难:部分右心衰患者早期可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加重。这是因为右心功能不全导致肺循环淤血相对较轻时,主要是体循环淤血为主,但随着病情进展,若合并左心衰时呼吸困难会更明显。不过在单纯右心衰早期,由于体循环淤血引起的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程度相对较轻,所以呼吸困难可能不是最突出的早期表现,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活动后气短的情况。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右心衰导致的呼吸困难可能容易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本身的加重,需要仔细鉴别。例如,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当出现右心衰时,活动后气短的症状可能会较前加重,且伴有体循环淤血的其他表现。
乏力:由于右心衰时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倦。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乏力都是右心衰早期常见的非特异性表现,但容易被忽视。老年人本身活动量相对减少,乏力症状可能更容易被认为是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而年轻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且伴有其他右心衰相关表现时,应警惕右心衰的可能。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右心衰患者的研究发现,乏力在各年龄段的右心衰患者中均较为常见,约占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