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裂孔是怎么回事
黄斑裂孔是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全层组织缺损,影响中心视力,分为特发性、外伤性、继发性三类,诊断靠眼底检查和OCT,治疗有观察等待和手术,不同人群如老年人、高度近视人群、有眼部外伤史人群各有注意事项。
一、黄斑裂孔的定义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黄斑是眼睛视网膜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负责精细视觉和色觉等功能,黄斑裂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
二、黄斑裂孔的分类
(一)特发性黄斑裂孔
1.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区的牵拉有关。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液化,玻璃体后皮质从黄斑区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牵引力可能导致黄斑区视网膜出现裂孔。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发生。
2.临床特点: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表现。通过眼底检查等可以发现黄斑区的裂孔。
(二)外伤性黄斑裂孔
1.发生原因:眼部受到外伤,如眼球被撞击等,外力作用导致黄斑区视网膜受损形成裂孔。有明确的外伤史,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取决于外伤的情况。
2.临床特点:有外伤病史,除了视力下降外,可能还伴有眼部外伤后的其他表现,如眼部疼痛、红肿等,眼底检查可发现黄斑区有裂孔。
(三)继发性黄斑裂孔
1.发生情况:继发于其他眼部疾病,如高度近视、严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前膜等。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视网膜变薄,容易出现黄斑裂孔;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导致黄斑区血液循环障碍,也可能引发裂孔。各个基础疾病相关的人群都有可能发生,例如高度近视多见于青少年及成年人,且近视度数通常较高。
2.临床特点:除了有原发疾病的表现外,还会出现黄斑裂孔相关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眼底检查可发现黄斑区裂孔以及原发疾病的眼底改变。
三、黄斑裂孔的诊断方法
(一)眼底检查
通过眼底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黄斑区的情况,能够发现黄斑裂孔的存在,确定裂孔的大小、形态等。例如可以看到黄斑区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区等表现。
(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的层间结构,准确诊断黄斑裂孔,并可以评估裂孔的分期等情况。通过OCT可以看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缺损情况,对于黄斑裂孔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四、黄斑裂孔的治疗
(一)观察等待
对于一些较小的、没有明显症状且病情稳定的黄斑裂孔,在密切观察下,如果没有明显的视力下降等变化,可以选择观察等待。但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和OCT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二)手术治疗
对于有明显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或者裂孔有进展趋势的黄斑裂孔,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封闭黄斑裂孔,促进视网膜复位,尽量恢复视力。手术方式主要是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等手术操作,通过手术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视力得到改善。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可能。
五、不同人群黄斑裂孔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发生黄斑裂孔相对较多,要注意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眼部基础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的老年人,更要密切关注黄斑区的情况。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的头部运动等可能导致眼部受到牵拉的动作,防止黄斑裂孔病情加重。
(二)高度近视人群
高度近视人群是黄斑裂孔的高危人群,要注意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剧烈运动等。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旦发现黄斑区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黄斑裂孔。
(三)有眼部外伤史人群
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群要密切观察眼部情况,如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要及时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排除黄斑裂孔等眼部病变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