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症状及治疗
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部位多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等,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发作时需休息并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缓解期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等治疗,还包括血运重建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发生心绞痛有其特殊情况。
一、心绞痛的症状
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心绞痛症状可能有一些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胸闷、气短等;女性心绞痛患者在某些情况下,疼痛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仍以胸痛等典型表现为主。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其心绞痛发作可能更频繁或症状更明显;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的人群,发生心绞痛的风险更高,且症状可能相对更易出现。
二、心绞痛的治疗
(一)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缓解。
2.药物治疗: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增加静脉容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二)缓解期的治疗
1.一般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量运动、减轻精神负担等。对于不同人群需针对性调整,例如老年患者运动要适度,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女性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上也需遵循上述原则,但可能在心理调节方面需更多关注情绪对心绞痛的影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更要严格遵循生活方式调整的要求,以控制病情进展。
2.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而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发作。
钙通道阻滞剂: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钙离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等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三)血运重建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等方式,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适用于符合相应适应证的心绞痛患者,对于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需评估其手术风险后决定是否进行该治疗。例如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更谨慎评估;女性患者在PCI治疗时也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或游离内乳动脉与病变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引主动脉的血流以改善病变冠状动脉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应。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适合进行该手术的患者。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发生心绞痛时需格外谨慎,药物选择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措施,如休息等,若必须用药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儿童发生心绞痛极为罕见,若出现疑似症状需高度重视,迅速就医排查可能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