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怎么引起的
心力衰竭的病因包括基本病因和诱因两方面,基本病因有原发性心肌损害(如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和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等、容量负荷过重如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等);诱因有感染(常见为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针对不同病因和诱因需采取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心肌供血不足,长期的缺血会损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生缺血性心肌损害的风险较高。对于这类患者,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如病毒性心肌炎)和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均可导致心肌损害。病毒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患者在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心肌病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年轻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应警惕心肌炎或心肌病的可能,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影响心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此外,维生素B1缺乏、心肌淀粉样变性等也可引起心肌代谢障碍。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脏并发症。
2.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升高,心脏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才能将血液泵出,导致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长期压力负荷过重会使心肌肥厚,最终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对于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遵循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定期测量血压。
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常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先天性心血管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时,血液会出现反流,使心脏在舒张期需要容纳更多的血液,导致容量负荷增加。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在儿童时期就可能出现心脏杂音等表现,应及时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诱因
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感染可导致发热、心率加快等,增加心脏的负担。老年人、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这类人群在季节交替时应注意增减衣物,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等预防感染。
2.心律失常: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可使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心律失常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
3.血容量增加:如钠盐摄入过多,静脉输液过多、过快等。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水钠代谢的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因血容量增加而诱发心力衰竭。这类患者应注意控制钠盐摄入,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输液。
4.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如妊娠后期及分娩过程、暴怒等。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检,监测心脏功能。情绪容易激动的人群应学会调整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5.治疗不当: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或降血压药等。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风湿性心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等。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