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有什么表现
不稳定性心绞痛有特定症状表现,包括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还有全身、胃肠道、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老年人群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女性人群除典型表现外更易有其他症状,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病情更复杂需不同处理。
一、症状表现
(一)胸痛特征
1.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部分患者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能在上腹部等区域,这与心脏神经的分布特点有关,不同个体神经传导差异可能导致疼痛放射部位不同。
2.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表现为烧灼感,疼痛程度一般较为剧烈,患者往往难以忍受,活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容易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缓解时间可能因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例如,部分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可缓解,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能缓解时间相对较长或效果不佳。
3.疼痛持续时间: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20分钟,这与稳定性心绞痛不同,稳定性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多在3-5分钟左右,不稳定性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等导致心肌缺血更严重且持续,所以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二)伴随症状
1.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全身性反应,炎症因子释放等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还可能伴有出汗、乏力等表现,出汗是由于疼痛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乏力则是因为心肌缺血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全身供血供氧不足所致。
2.胃肠道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胃肠道反应,特别是下壁心肌缺血时更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因为心脏和胃肠道的神经支配有一定关联,下壁心肌涉及的神经传导可能更容易影响到胃肠道。
3.呼吸困难: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轻度患者可能仅在活动后稍感气促,重度患者可出现端坐呼吸,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引起,心功能下降使得心脏泵血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肺部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出现呼吸困难。
二、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一)老年人群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可能更不典型,胸痛症状可能不明显,而以呼吸困难、乏力等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这是因为老年人感觉迟钝,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能会掩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症状,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所以对于老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时,要高度警惕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能。
(二)女性人群
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除了胸痛等典型表现外,更容易出现疲劳、气短、背痛等症状,且症状出现前可能有月经不调等内分泌方面的变化相关因素,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如雌激素水平变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关,雌激素具有一定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当雌激素水平波动时,女性心血管系统更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表现不典型。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1.合并高血压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因为高血压本身会加重心脏后负荷,而不稳定性心绞痛又会影响心脏功能,两者相互作用,使得患者的胸痛等症状可能更复杂,控制血压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和症状缓解至关重要,因为稳定血压可以减轻心脏负担。
2.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由于神经病变等原因,疼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更易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这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同时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病变基础可能更严重,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综合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对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有助于缓解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