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分为儿童和成人等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病因,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诊断,治疗需针对病因并根据情况进行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治疗。
一、定义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的疾病,又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正常心脏的电活动由窦房结发出,通过房室结传导至心室,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的电活动完全不能通过房室结传导至心室,导致心房和心室的活动各自独立,心房由窦房结控制,心室则由心室自身的起搏点控制。
二、病因
年龄与疾病因素:在儿童中,可能与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等有关;在成人中,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如心肌梗死导致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缺血、坏死)、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脏手术损伤(如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可能损伤房室传导系统)、电解质紊乱(如严重高钾血症等)、药物毒性(如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由于生理结构和基础疾病谱的差异,病因分布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与冠心病等退行性病变相关,而儿童则可能更多与先天性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而间接增加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性。但生活方式因素通常是通过影响基础疾病的发生发展来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产生作用。
三、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乏力、黑矇,严重时可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心输出量明显减少而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例如,幼儿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在活动后更容易出现气促、乏力等表现;成人则更多以头晕、黑矇等较为典型的循环系统相关症状为主。
体征表现:听诊时可发现心律规则或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可闻及大炮音(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性体征之一,是由于心房和心室收缩不同步,当心室收缩正好出现在心房收缩之后时,房室瓣尚未关闭,心室快速充盈,产生较大的振动,听诊时表现为响亮的第一心音)。
四、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依据。心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起搏点的位置,如果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则QRS波群形态正常,频率在40-60次/分;如果起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则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频率小于40次/分。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在形态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的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是诊断的关键。例如,儿童的心脏电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儿童心电图上同样表现为P波和QRS波群的完全分离。
动态心电图检查:可长时间记录心脏电活动,有助于发现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但怀疑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
五、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由冠心病心肌梗死引起,需要积极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如果是药物毒性引起,需要停用相关药物等。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不同,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对于因高钾血症导致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及时纠正高钾血症,可采取静脉注射钙剂、输注葡萄糖胰岛素溶液等措施来降低血钾水平,从而改善房室传导情况。
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治疗: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或心室率过慢时,需要进行心脏起搏治疗。对于急性发作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先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如果是永久性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则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在选择起搏治疗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例如,儿童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对起搏器的影响,要选择合适规格和类型的起搏器;老年患者则要综合评估其全身状况,确保起搏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