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过快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一般不直接致猝死但可能有潜在风险,病理性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易引发猝死,不同人群如年轻人、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心跳过快致猝死各有特点,需根据不同情况及人群特点综合判断风险,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规范处理
一、心跳过快与猝死的关联
心跳过快即心动过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心动过速如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等引起,通常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猝死,但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病理性心动过速可见于多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这类情况下心跳过快就有引发猝死的风险。例如,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会使心脏有效泵血功能丧失,若不能及时纠正,很快就会导致患者死亡,也就是猝死。
(一)生理性心动过速情况
当因运动等生理性因素出现心跳过快时,一般去除诱因后心率可恢复正常,通常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本身存在潜在心脏问题,在生理性因素诱发心跳过快时,就可能增加心脏负担,长期如此也可能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增加未来发生严重心脏事件包括猝死的风险。比如长期过度运动且本身有轻微心肌储备功能下降的人群,在运动时心跳过快可能会逐渐影响心脏正常供血。
(二)病理性心动过速情况
1.冠心病相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当出现心动过速时,心脏耗氧量增加,而供血却不能相应增加,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从而增加猝死风险。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动过速时,其猝死发生率比无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
2.心肌病相关:无论是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患者心肌本身存在结构或功能异常,心动过速会使心肌耗氧增加,加重心肌损伤,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容易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例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动过速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可能加重,影响心脏射血,增加猝死可能性。
3.心律失常相关:室性心动过速是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心室收缩不协调,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若持续时间较长,很容易进展为心室颤动,而心室颤动是导致猝死的常见恶性心律失常。有数据显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未得到及时治疗时,约有一定比例会发生猝死。
二、不同人群心跳过快致猝死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年轻人
年轻人出现心跳过快,若为生理性多与生活方式相关,如熬夜、过度劳累、大量饮酒等。但也不能忽视病理性因素,像先天性心脏病、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等。例如长QT间期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可因心跳过快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进而导致猝死。年轻人应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若经常出现不明原因心跳过快,需及时就医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排查病理性原因。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逐渐衰退,基础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容易并发心脏病变。老年人出现心跳过快时,更要警惕猝死风险。比如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跳过快可能迅速诱发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老年人应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当出现心跳过快时,应尽快就医,进行心电图监测等检查,明确心跳过快原因并及时处理。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本身有心脏疾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心力衰竭病史等,心跳过快会明显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脏事件发生概率。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心跳过快会使心脏舒张期缩短,影响心室充盈,进一步降低心输出量,加重心衰症状,同时极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这类人群应严格遵循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诊,当出现心跳过快时,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休息等,并尽快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跳过快有可能会导致猝死,需要根据心跳过快的不同情况及人群特点等综合判断风险,一旦发现心跳过快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规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