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反流与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的异常相关。瓣叶异常包括先天性瓣叶畸形(与遗传等因素相关)和退行性变(随年龄增长,高血压等加速);瓣环异常有瓣环扩张(高血压、心肌病等致)和瓣环钙化(与年龄等相关);腱索病变包括断裂(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致)、过长或缩短(先天或后天疾病致);乳头肌异常有功能不全(冠心病等致)和断裂(急性心肌梗死致)。
一、瓣叶异常相关因素
1.先天性瓣叶畸形:胎儿在发育过程中,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二尖瓣瓣叶结构出现先天性异常,如瓣叶裂等情况,使得瓣叶在心脏收缩时无法正常闭合,引起反流。例如,某些基因缺陷可能影响瓣叶的正常形成,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奠定了二尖瓣反流的病理基础,这种情况在新生儿或婴幼儿中可能被发现,且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族中有相关先天性心脏疾病史的人群,胎儿发生先天性瓣叶畸形导致二尖瓣反流的风险相对较高。
2.瓣叶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二尖瓣瓣叶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常见于老年人。瓣叶会出现纤维化、钙化等情况,导致瓣叶的弹性和柔韧性下降,在心脏收缩时不能紧密贴合,从而引发反流。这种退行性变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超过60岁,发生瓣叶退行性变导致二尖瓣反流的概率逐渐增加。此外,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也可能加速瓣叶的退行性变进程,因为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血流动力学,长期的血流冲击会促使瓣叶发生病理改变。
二、瓣环异常相关因素
1.瓣环扩张:多种原因可导致二尖瓣瓣环扩张,如高血压患者长期处于血压升高状态,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进而引起左心房压力升高,长期的压力作用会使二尖瓣瓣环逐渐扩张。另外,某些心脏疾病如心肌病等也可能导致瓣环扩张,心肌病会影响心肌的结构和功能,使得瓣环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不能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大小,从而出现二尖瓣反流。瓣环扩张后,瓣叶不能随着瓣环的扩张而正常对合,导致反流发生,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人群。
2.瓣环钙化:老年人中瓣环钙化也较为常见,钙盐在二尖瓣瓣环沉积,导致瓣环的僵硬性增加,影响瓣叶的正常运动和闭合。瓣环钙化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年龄相关的代谢变化、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瓣环钙化会限制二尖瓣瓣叶的活动,使瓣叶闭合不全,引发反流,且随着年龄增长,瓣环钙化的发生率逐渐上升,是老年人二尖瓣反流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腱索和乳头肌异常相关因素
1.腱索病变
腱索断裂:可能由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病原体侵袭心内膜,可导致腱索受损断裂。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累及二尖瓣腱索,使其结构破坏,无法正常牵拉瓣叶,导致瓣叶在收缩期脱垂,引起反流。这种情况在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且起病较急,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心脏杂音等表现。
腱索过长或缩短:先天性因素可导致腱索过长或缩短,过长的腱索可能使瓣叶在收缩期不能良好对合,而过短的腱索则可能牵拉瓣叶过度,影响正常闭合。此外,某些后天性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等也可能导致腱索发生病理改变,风湿性心脏病时,炎症反应可影响腱索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引发二尖瓣反流,这种情况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病程中较为常见,且随着病情进展,反流可能逐渐加重。
2.乳头肌异常
乳头肌功能不全:冠心病是导致乳头肌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影响乳头肌的血供,使乳头肌收缩功能障碍。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某一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应区域的乳头肌缺血,使其不能正常牵拉腱索和瓣叶,导致二尖瓣反流。这种情况在冠心病患者中较为普遍,尤其是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乳头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
乳头肌断裂:多由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肌梗死导致乳头肌坏死、断裂,失去对腱索和瓣叶的正常牵拉作用,瓣叶在收缩期大量脱垂,引发严重的二尖瓣反流,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患者病情往往较为危急,需要及时进行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