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眼需控制时长、调整距离;改善用眼环境要调节光线、减少蓝光;眼部保健可做眼保健操、热敷冷敷;饮食调理应多吃含维生素、叶黄素的食物;适度运动包括户外活动和眼部运动,以此保护眼睛、缓解眼疲劳。
一、合理用眼
1.控制用眼时长: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5-10分钟。例如,使用电子设备学习或娱乐时,可设定定时提醒,让眼睛有时间放松,避免因长时间聚焦导致眼疲劳。对于儿童青少年,由于其眼部调节能力较强但更易疲劳,更需严格把控用眼时长,每用眼20分钟,应眺望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至少20秒。
2.调整用眼距离:保持眼睛与书本、电子屏幕等的距离适宜,一般建议眼睛与书本的距离约33厘米(1尺),与电脑屏幕的距离保持在50-70厘米,且屏幕略低于眼睛水平位置,这样能减少眼睛的调节负担,预防眼疲劳。不同年龄段人群因身体发育等差异,对用眼距离的精准度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更需家长监督其保持正确距离。
二、改善用眼环境
1.光线调节: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用眼。室内照明应柔和均匀,使用台灯时,选择无频闪、色温在4000-5000K左右(接近自然光)的台灯,且台灯应放置在左侧或左前方,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眼睛。对于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的人群,可通过调节室内灯光亮度和分布来营造良好用眼环境;对于阅读爱好者,在阅读区域设置合适的照明设备至关重要。
2.减少屏幕蓝光影响:电子设备屏幕会发出蓝光,长期暴露可能加重眼疲劳。可使用具有蓝光过滤功能的眼镜或屏幕贴膜,减少蓝光对眼睛的刺激。同时,一些电子设备也具备护眼模式,可根据使用场景开启相应模式,如夜间使用手机时开启深色模式并调低亮度及开启蓝光过滤。
三、眼部保健方法
1.眼保健操:定期做眼保健操是缓解眼疲劳的有效方法。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如睛明穴、攒竹穴、四白穴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儿童青少年可在学校课间坚持做眼保健操,成年人也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眼保健操操作,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5-10分钟。
2.热敷与冷敷:热敷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干涩等症状。可使用温热的毛巾或蒸汽眼罩进行热敷,温度以40-45℃为宜,每次热敷10-15分钟。冷敷则适用于眼部有红肿、炎症等情况时,可减轻眼部不适。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但需注意,眼部有感染等特殊情况时应遵循医生建议选择热敷或冷敷。
四、饮食调理
1.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动物肝脏、奶类、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眼睛晶状体等结构,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能减少眼部氧化损伤,坚果、植物油、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E。不同年龄人群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略有差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更需保证此类食物的摄入;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可适当通过合理烹饪方式摄取这些营养。
2.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叶黄素是眼睛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组成成分,能保护眼睛免受蓝光损伤。绿色蔬菜(如羽衣甘蓝、菠菜等)、橙色水果(如芒果、橙子等)、玉米等食物中富含叶黄素,可适当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对于长期用眼的人群,如学生、电脑工作者等,增加叶黄素的摄入有助于缓解眼疲劳。
五、适度运动
1.户外活动: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打球等。户外活动时眼睛能接触到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预防近视等问题,同时缓解眼疲劳。儿童青少年每天应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成年人也可每周安排一定时长进行户外活动,如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户外活动的方式和强度可适当调整,如炎热夏季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
2.眼部运动:进行一些专门的眼部运动,如眼球转动、远近交替注视等。眼球转动可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10-15次,促进眼部肌肉灵活度;远近交替注视可选择一个远处物体和一个近处物体,交替注视,每次交替5-10次,锻炼眼部调节能力,缓解眼疲劳。这些眼部运动简单易行,可在任何场所进行,尤其适合长时间用眼后进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