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是胸膜腔与外界相通成活瓣致气体只进不出、压力进行性增高的严重胸部疾病,病因有外伤和肺部基础疾病,病理生理是压力升高致肺被压缩、纵隔移位,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和气管偏移等体征,诊断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分紧急穿刺减压等和后续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张力性气胸是一种严重的胸部创伤性疾病,是指胸膜腔与外界相通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膜腔而不能排出,导致胸膜腔内压力进行性增高的气胸类型。
二、病因
外伤因素:胸部受到锐器刺伤、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组织等外伤情况,可使空气进入胸膜腔并形成活瓣。例如,高速车祸导致胸部撞击,可能引发肋骨骨折,进而损伤肺组织形成张力性气胸。
肺部基础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肿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肺组织本身存在病变,容易在某些诱因下(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发生肺大疱破裂,从而引发张力性气胸。比如COPD患者,由于气道狭窄、气体潴留,肺内压力升高,易出现肺大疱破裂。
三、病理生理改变
由于胸膜腔活瓣的存在,吸气时空气经裂口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胸膜腔内压力持续升高。随着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增高,患侧肺被严重压缩,纵隔向健侧移位,影响腔静脉回流,进而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严重障碍。
四、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困难:患者迅速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呈端坐呼吸状态,这是因为患侧肺被严重压缩,通气功能严重受限。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导致氧气摄入不足。
胸痛:患侧胸部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与一般的胸痛不同,是由于胸膜腔内压力增高刺激胸膜神经所致。
意识障碍:严重时可出现烦躁不安、昏迷等意识障碍表现,这是因为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导致脑部缺氧。
体征
气管偏移:气管明显向健侧偏移,这是由于患侧胸膜腔内高压将纵隔推向健侧所致。
胸廓饱满:患侧胸廓饱满,患侧呼吸运动减弱。
叩诊鼓音: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因为胸膜腔内积气,气体的叩诊音为鼓音。
呼吸音消失:患侧呼吸音消失,是因为肺组织被严重压缩,无法正常通气。
五、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见患侧胸腔大量积气,肺组织明显压缩,纵隔向健侧移位。这是诊断张力性气胸的常用初步检查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直观地看到胸腔内气体的情况以及肺组织的压缩程度。
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组织的细节以及胸膜腔的情况,对于一些不典型的张力性气胸或合并其他胸部病变的情况,胸部CT有助于更准确的诊断。
六、治疗原则
紧急处理
穿刺减压:立即进行胸腔穿刺排气,一般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迅速缓解胸腔内高压,改善呼吸循环功能。这是抢救张力性气胸患者的关键第一步,通过穿刺将胸腔内的高压气体排出,减轻对肺和纵隔的压迫。
闭式胸腔引流:在穿刺减压后,通常需要放置闭式胸腔引流管,进一步持续引流胸腔内的气体,促使肺复张。闭式胸腔引流管应连接水封瓶,保证胸腔内气体单向排出。
后续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闭式胸腔引流后仍持续漏气,考虑有肺大疱等病变存在,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肺大疱切除术等,以去除病因,防止气胸复发。例如,对于明确由肺大疱破裂引起的张力性气胸,在肺复张后进行手术切除肺大疱,可以降低气胸再次发生的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张力性气胸时,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需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由于儿童的胸廓和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引流导致纵隔摆动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因哭闹等因素导致病情加重。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处理张力性气胸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在进行胸腔穿刺排气等操作时,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避免因操作导致血压波动过大等情况。老年人肺组织弹性较差,肺复张可能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耐心,密切观察肺复张情况。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张力性气胸时,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任何药物的使用以及手术操作都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评估母婴的情况,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例如,在进行胸腔穿刺排气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子宫造成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