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杂音有其特点,性质为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Ⅲ级及以上,可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导;产生机制与反流致湍流及心脏结构功能变化有关;不同人群(儿童、老年、女性与男性)杂音特点有差异;需与三尖瓣关闭不全(部位、传导不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期、性质等不同)鉴别。
一、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杂音的特点
1.杂音性质
典型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杂音为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响度多在Ⅲ级及以上。这种杂音是由于左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反流至左心房,形成湍流而产生。例如,通过心脏听诊的相关研究发现,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尖区可闻及粗糙、高调的全收缩期杂音,其频率一般在一定范围内,与正常心音的频率特征有明显区别。
2.传导特点
杂音可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导。这是因为左心室收缩时反流的血液向左心房左侧的区域扩散,从而引起相应区域的传导。研究表明,这种传导特点是由于解剖结构的关系,左心房向左腋下等区域有一定的解剖连接,使得杂音能够向这些部位传导。
二、产生机制
1.反流相关
正常情况下,二尖瓣在左心室收缩时关闭,阻止血液反流回左心房。当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高于左心房,部分血液通过关闭不全的二尖瓣反流回左心房。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这种反流会形成湍流,湍流产生的振动就是听诊听到的杂音。例如,通过血流动力学的模拟研究可以观察到,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反流血液的流动状态导致了湍流的形成,进而产生特定特征的杂音。
2.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影响
长期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导致左心房扩大、左心室扩大等心脏结构改变。这些结构改变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使杂音的特征发生变化。比如,左心房扩大可能会改变杂音的传导路径和强度等。
三、不同人群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杂音的特点差异
1.儿童人群
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相关先天性心脏病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其听诊杂音特点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心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与成人不同。例如,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儿童,杂音可能在特定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且由于儿童心率相对较快等因素,杂音的频率等特征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儿童对疾病的耐受性和表现与成人不同,在听诊时需要更加仔细地辨别杂音特点,因为儿童的心脏杂音可能受到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结构变化的影响。
2.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中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的心脏瓣膜可能出现钙化等退行性改变,这会影响二尖瓣的关闭功能。其听诊杂音可能在响度、传导等方面与非老年患者有所不同。例如,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杂音可能相对更粗糙,且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等,会使杂音的表现更加复杂。而且老年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杂音的影响更为显著。
3.女性与男性差异
一般来说,在相同病因下,女性和男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听诊杂音特点并无本质性别差异,但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如妊娠期心脏负担加重等情况,如果女性在妊娠期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相关病变,其杂音可能会因为妊娠引起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而有所不同。例如,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加重,可能会使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反流情况加重,从而影响杂音的响度和性质等。
四、与其他心脏疾病听诊杂音的鉴别
1.与三尖瓣关闭不全杂音鉴别
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主要位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为全收缩期杂音,响度一般在Ⅱ-Ⅲ级,杂音向右胸部传导,不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向左腋下传导明显。通过心脏听诊部位的不同以及传导方向的差异可以初步鉴别两者。例如,通过大量的临床听诊对比研究发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传导方向与二尖瓣关闭不全有明显区别,这是由于三尖瓣和二尖瓣的解剖位置不同所致。
2.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鉴别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递减型,沿胸骨左缘向下传导,可达心尖区。而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收缩期杂音,这是两者在杂音时期上的重要区别。同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特点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在性质、时期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通过杂音时期、性质和传导方向等方面的鉴别,可以区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听诊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