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手术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视力检查包含裸眼和矫正视力,屈光检查有散瞳和电脑验光,角膜检查包括地形图和厚度测量,眼压检查测眼压,眼部健康检查分眼前节和眼底,全身健康检查评估一般状况和询问病史,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患严重全身性疾病者有不同手术要求。
裸眼视力:了解患者不戴眼镜时的视力情况,这是评估近视程度的基础指标。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正常裸眼视力标准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眼睛仍在发育中,正常裸眼视力范围相对较宽,而成人正常裸眼视力一般在1.0及以上,但个体存在差异。例如,6岁儿童正常裸眼视力约在0.7-1.0之间,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矫正视力:通过佩戴眼镜等矫正方式后能达到的视力,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屈光矫正潜力,对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重要参考价值。
屈光检查
散瞳验光:对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散瞳验光可以放松睫状肌,得到更准确的屈光度数。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眼膏等,使用阿托品散瞳后,患者会出现短时间的畏光、视近模糊等情况,一般在2-3周内恢复。而对于成年人,如果眼部调节力正常,也可进行普通验光。散瞳验光能精确测量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度数及分布情况。
电脑验光:利用光学原理快速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但电脑验光结果需要结合散瞳验光等进一步确认,尤其对于儿童和屈光间质有病变的患者,电脑验光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角膜检查
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详细描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了解角膜的曲率、散光等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近视眼手术以及选择手术方式。例如,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地形图会有特征性改变,不适合进行常规的激光近视手术。一般来说,角膜地形图检查能发现角膜表面的不规则区域,对于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角膜厚度测量:通过超声角膜测厚仪等设备测量角膜的厚度,因为近视眼手术,尤其是激光近视手术,需要切削一定厚度的角膜组织,角膜厚度是手术能否安全进行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来说,角膜厚度至少要在450μm以上才具备进行部分激光手术的基本条件,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角膜厚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眼压检查
眼压测量:常用的有压平式眼压计、压陷式眼压计等测量方法。眼压异常可能提示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而眼部疾病是近视眼手术的禁忌证之一。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但不同个体的正常眼压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例如,一些高度近视患者可能本身存在眼压异常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有青光眼等病变。
眼部健康检查
眼前节检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的情况,包括角膜、结膜、前房、晶状体等。可以发现是否存在结膜炎、角膜炎、前房异常、晶状体混浊等病变。例如,患有活动性结膜炎的患者需要在炎症控制后才能考虑进行近视眼手术;晶状体混浊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同时处理晶状体问题后再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近视手术。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检查视网膜、视神经等眼底情况。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眼底检查对于发现这些病变至关重要。例如,对于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并及时处理。
全身健康检查
一般健康状况评估:包括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的检查。一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手术的安全性,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手术中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增加手术风险。一般要求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才能较好地耐受手术。同时,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基本健康情况,对于评估手术的耐受性也很重要。
相关病史询问:需要询问患者的眼部病史,如是否有眼部外伤史、眼部手术史、眼部炎症病史等;还要询问全身病史,如是否有糖尿病、胶原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因为某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组织的愈合等,从而影响近视眼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例如,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进行近视眼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眼睛仍在发育阶段,进行近视眼手术需要更加严格的评估,一般不建议过早进行手术干预,优先考虑非手术的近视防控方法,如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眼部状态,一般不建议在妊娠期进行近视眼手术;对于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胶原血管病等的患者,应暂缓近视眼手术,先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适合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