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怎么引起
接触性皮炎由外源性因素和个体易感性因素引起,外源性因素包括化学性物质(如金属、化妆品、洗涤剂、橡胶制品等)、植物性物质(如漆树科植物、某些植物的叶茎等)、动物性物质(如昆虫叮咬或分泌物、动物毛发皮屑等);个体易感性因素涉及年龄(儿童皮肤娇嫩、老年人皮肤屏障衰退等)、性别(女性用化妆品多致相关皮炎概率略高)、生活方式(职业接触致敏物、日常接触习惯影响)、病史(有过敏史或既往接触性皮炎史者更易发病)。
一、外源性因素
1.化学性物质
金属及其制品:常见的如镍,许多首饰、表带等含有镍的制品接触皮肤后,易引发接触性皮炎。研究表明,镍可通过与皮肤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半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铬也是常见的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金属,某些工业用品、金属工具等可能含有铬,接触后可引发皮肤炎症。
化妆品:一些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重金属等成分可成为过敏原。例如,某些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是常见的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化学物质,使用染发剂后,头皮等接触部位可能出现红肿、起疱、瘙痒等症状。
洗涤剂:如洗衣粉、洗洁精等,其中的表面活性剂、漂白剂等成分可刺激皮肤。长期频繁接触洗涤剂的人群,如家庭主妇等,手部皮肤易受影响,出现干燥、红斑、丘疹等接触性皮炎表现。
橡胶制品:橡胶中的抗氧化剂、促进剂等添加剂可引起过敏。例如,橡胶手套、橡胶鞋等接触皮肤后,部分人会出现接触部位的炎症反应。
2.植物性物质
漆树科植物:如漆树、芒果等。漆树中的漆酚是强烈的致敏物质,接触漆树后可引起严重的接触性皮炎。芒果的果皮和果肉中也含有一些致敏成分,食用芒果时接触到口唇周围皮肤,或处理芒果时手部接触果皮等,都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口唇周围或手部的红斑、肿胀、瘙痒等。
某些植物的叶、茎:如毒葛、毒常春藤等,其含有的致敏物质可导致皮肤接触后出现炎症反应。
3.动物性物质
昆虫叮咬或其分泌物:如蚊虫叮咬后,蚊虫的唾液等分泌物可引起部分人的过敏反应,出现叮咬部位的红肿、瘙痒、皮疹等接触性皮炎表现。
动物的毛发、皮屑:某些人对动物的毛发、皮屑过敏,接触后如宠物的毛发接触皮肤,可能引发接触部位的炎症,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
二、个体易感性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外界物质的耐受能力较差,更容易因接触某些物质而引发接触性皮炎。例如,儿童使用的一些特殊材质的尿布、新换的衣物材质等都可能成为诱因,且儿童可能通过手-口接触等方式接触到致敏物质,导致面部、手部等部位出现接触性皮炎。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的屏障功能逐渐衰退,皮肤的保湿能力下降,皮肤变得干燥、变薄。同时,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所以接触某些物质后更易发生接触性皮炎。例如,老年人使用的一些刺激性较强的洗浴用品,或穿着新的化纤材质衣物等,都可能引发皮肤炎症。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直接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原因,但在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女性使用化妆品的频率相对较高,接触化妆品相关致敏物质的机会更多,所以女性患化妆品相关接触性皮炎的概率可能相对略高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主要还是取决于接触的物质及个体自身的敏感性。
3.生活方式因素
职业因素:某些职业人群接触致敏物质的机会较多。例如,从事化工行业的工人,可能频繁接触各种化学原料,增加了接触性皮炎的发病风险;理发师经常接触染发剂等化学物质,也易患接触性皮炎。
日常接触习惯:如个人卫生习惯不佳,长时间不清洗接触外界物质的皮肤部位,可能导致致敏物质残留刺激皮肤。或者过度清洁,破坏皮肤正常的屏障功能,也可能增加接触性皮炎的发生风险。例如,频繁用强碱性肥皂洗手的人,手部皮肤屏障受损,更容易因接触其他物质而引发接触性皮炎。
4.病史因素
有过敏史人群:本身有其他过敏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的人群,往往机体处于高敏状态,接触某些原本可能不致敏的物质时,也更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例如,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人,接触到某些花粉等物质时,除了鼻部症状外,皮肤也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表现。
既往接触性皮炎病史人群:曾经患过接触性皮炎的人,再次接触相同或类似致敏物质时,更易复发接触性皮炎。因为机体已经处于致敏状态,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引发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