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手术存在感染、干眼症、视力回退、角膜并发症等风险,可通过严格术前评估(全面眼部与综合健康检查)、选择正规机构和经验丰富医生、术后合理护理与用眼来降低风险。
一、近视眼手术的常见风险
(一)感染风险
1.发生机制:任何眼部手术都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近视眼手术也不例外。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环境不符合无菌标准,或者患者自身眼部卫生状况不佳等,细菌等病原体有可能侵入眼内,引发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有极个别情况会发生。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青少年眼部发育尚不完全稳定,相对来说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略高于成年人;生活方式上,长期不注意眼部清洁、有眼部化妆习惯且卸妆不彻底等人群,感染风险会增加;病史方面,若患者本身有眼部炎症性疾病,如结膜炎等未治愈时进行手术,感染风险会显著升高。
(二)干眼症风险
1.发生机制:近视眼手术会对角膜表面的神经纤维造成一定损伤,影响泪膜的稳定性。泪膜由泪液的脂质层、水液层和黏蛋白层组成,角膜神经纤维受损后,会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或分布不均,从而引发干眼症。据相关研究统计,部分接受近视眼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症状。
2.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泪液分泌功能可能有所下降,更容易出现干眼症;长期处于干燥环境、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加重干眼症的发生;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的患者,也可能因免疫系统异常影响泪液分泌,增加干眼症的发生风险。
(三)视力回退风险
1.发生机制:如果患者术后不注意合理用眼,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用眼等,眼轴可能会再次发生变化,导致近视度数出现一定程度的回退。另外,个体的眼部生物学特性也可能影响视力回退情况,例如眼轴较长的患者相对更容易出现视力回退。
2.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眼轴可能还会继续变化,相比成年人视力回退的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过度用眼、用眼习惯不良等会明显增加视力回退的可能性;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本身近视度数增长较快,术后视力回退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四)角膜并发症风险
1.发生机制:包括角膜瓣相关并发症和角膜混浊等情况。在制作角膜瓣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出现角膜瓣移位、褶皱等问题;术后如果受到外伤或者感染等因素影响,还可能出现角膜混浊等情况。例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角膜瓣的制作就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可能导致上述并发症。
2.影响因素: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是关键因素,经验丰富的医生能降低角膜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患者自身的角膜条件也很重要,如角膜厚度不均匀、角膜曲率异常等患者,发生角膜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术后如果患者不注意眼部防护,受到外力撞击等,也会增加角膜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降低近视眼手术风险的措施
(一)严格术前评估
1.全面眼部检查: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角膜厚度测量、角膜曲率检查、眼压检查、验光检查等多项指标。通过角膜厚度测量可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角膜屈光手术,例如准分子激光手术需要一定的角膜厚度作为基础;角膜曲率检查能了解角膜的弯曲程度,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综合健康评估:同时要进行全身健康评估,了解患者是否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为某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的恢复或者增加手术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眼部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可能影响术后视力的稳定。
(二)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
1.正规医疗机构的优势:正规医疗机构具备严格的手术环境和设备消毒等条件,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等风险。其配备的先进设备也能为手术提供更精准的操作保障。
2.经验丰富医生的作用: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能更熟练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例如,在制作角膜瓣等关键步骤中,经验丰富的医生能更好地保证角膜瓣的质量和位置准确性。
(三)术后合理护理与用眼
1.术后眼部护理: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眼药水,眼药水具有预防感染、促进角膜修复等作用。要注意眼部的清洁,避免污水进入眼内。
2.合理用眼: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一般建议每隔一段时间休息几分钟,向远处眺望等。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等,有助于维持手术效果,降低视力回退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