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应该注意哪些
主动脉夹层患者需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严格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目标100-120mmHg)、心率(60-80次/分钟);绝对卧床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环境,限制活动并避免情绪激动等;做好疼痛管理,评估疼痛并选合适镇痛药物观察;预防并发症,如肺部并发症需呼吸训练,深静脉血栓需肢体活动评估与按摩;进行营养支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按不同人群特点调整饮食。
一、监测生命体征
1.血压监测:主动脉夹层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目标是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左右。因为过高的血压会增加主动脉承受的压力,可能导致夹层进一步扩展。通过持续的血压监测设备,密切关注血压的变化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的具体目标可能会有细微调整,但总体遵循降低主动脉压力的原则。例如,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更需要谨慎调控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脏和主动脉造成额外负担。
2.心率监测:保持心率相对稳定,一般控制在60~80次/分钟左右。心率过快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进而影响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心率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心率相对较快,但在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中,仍需将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轻心脏负担,对于老年患者,心率过快可能会加重心脏的代偿负担,所以都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并进行相应调控。
二、绝对卧床休息
1.休息环境要求: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休息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因素。绝对卧床休息可以减少身体的活动,降低主动脉承受的压力,防止夹层进一步撕裂。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需要协助其调整休息姿势,确保患者处于最舒适且有利于病情控制的体位,例如床头可适当抬高一定角度,以减轻回心血量对主动脉的压力,但具体角度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病情来调整。
2.活动限制:严格限制患者的任何不必要的活动,包括床上的翻身等动作也需尽量缓慢、轻柔。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加重主动脉夹层的病情。对于有焦虑情绪的患者,需要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因为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情况,不利于病情稳定。
三、疼痛管理
1.疼痛评估:密切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等。主动脉夹层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可以反映病情的变化情况。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对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进行准确评估。例如,儿童表达疼痛的方式与成人不同,需要通过观察其行为表现等方式来评估疼痛程度。
2.药物选择与观察:在疼痛管理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但需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的药物。使用镇痛药物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因为不同患者对镇痛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谨慎选择镇痛药物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四、并发症预防
1.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等呼吸功能训练,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肺部的分泌物容易积聚,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可以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不同年龄的患者呼吸功能不同,儿童的呼吸肌力量相对较弱,需要更耐心地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本身有所下降,更要重视呼吸功能的维护。
2.深静脉血栓:定期为患者进行肢体活动评估,必要时进行肢体按摩等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会导致肢体血液循环减慢,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久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预防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按摩力度和频率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五、营养支持
1.饮食原则: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史等调整饮食结构,例如,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老年患者,可能需要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预防便秘。饮食的量和种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2.特殊人群营养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营养的全面供应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饮食的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来维持身体的抵抗力。根据不同特殊人群的特点,合理安排饮食计划,例如儿童可以适当增加富含钙、铁等元素的食物摄入,老年患者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避免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