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屈光不正怎么办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不同类型表现不同。检查诊断有视力检查和验光(分主观、客观,儿童常需散瞳验光)。非药物干预包括改善用眼习惯(儿童、成人要求不同)和增加户外活动。矫正方法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分软性和硬性)、成人屈光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关注视力变化,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眼部问题,妊娠期女性视力改变时需谨慎检查治疗。
一、屈光不正的类型及表现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近视主要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看近处物体相对清晰;远视则是看远处和近处物体都模糊;散光可导致视物模糊、重影等。不同年龄人群屈光不正的表现可能因眼球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儿童处于眼球发育时期,屈光不正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二、屈光不正的检查诊断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初步了解视力情况,如儿童可使用儿童视力表,成人常用标准视力表,视力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屈光不正。
2.验光检查:
主观验光:让患者通过试镜架上的镜片调整,主观感受视物清晰度来确定合适的屈光度数,适用于各年龄段能配合的患者。
客观验光:包括电脑验光等,可快速获得屈光度数初步结果,儿童由于调节能力强,可能需要结合散瞳验光来获得更准确的度数,因为散瞳可以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对于12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初次验光或屈光不正度数较高者通常需要散瞳验光。
三、屈光不正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改善用眼习惯
儿童:学龄儿童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cm左右距离,连续看书、写字30-4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可远眺或做眼保健操。同时要控制使用电子设备时间,每天看电子屏幕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且保持合适的观看距离和光线环境。因为儿童眼球仍在发育,不良用眼习惯易加重屈光不正进展。
成人:成人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工作中需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可定时休息、活动眼部。保持良好的用眼光线,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刺激眼睛。
2.增加户外活动
多项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降低近视发生风险。儿童每天应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成人也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2小时在自然光照下活动,因为阳光中的蓝光等可能对眼部发育有积极影响,有助于调节眼球轴长等,从而预防屈光不正进展或降低发生风险。
四、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
1.框架眼镜矫正
是最常用的矫正方法,根据验光结果配制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佩戴方便,可随时摘取。儿童选择框架眼镜时要注意镜框材质安全、重量轻,避免影响面部发育,同时要定期复查,根据眼球发育情况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
2.角膜接触镜矫正
软性接触镜:分为日抛、周抛等不同类型,透气性好的软性接触镜可用于矫正屈光不正,尤其适合一些特殊职业或对外观有特殊要求的人群,但佩戴时需注意眼部卫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佩戴和摘取,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问题,儿童由于自我护理能力相对较弱,佩戴软性接触镜需谨慎,最好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对于控制近视进展有一定优势,尤其适用于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儿童,它可以改变角膜的形态,延缓眼轴增长,从而控制近视发展,但验配要求较高,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验配。
3.屈光手术矫正(成人)
对于年满18周岁,屈光度数稳定(近两年屈光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的成人,可考虑屈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手术、飞秒激光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需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评估是否适合手术,术后也需要遵循医生的医嘱进行护理和复查,以确保手术效果和眼部健康。
五、特殊人群屈光不正的注意事项
1.儿童:除了上述提到的用眼习惯和户外活动等方面,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视力变化,定期带儿童进行视力检查,一般3-6岁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6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一次视力。如果发现儿童视力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和诊断,早期干预对于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和预后非常重要。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老花眼等情况,屈光不正表现可能更为复杂。如果老年人出现视力变化,应考虑多种眼部问题并存的可能,需要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验光、眼压、眼底等检查,以明确具体的屈光状态和眼部健康状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如框架眼镜等,同时要注意老年人眼部调节能力下降等特点,选择合适的镜片度数和类型。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内分泌等身体状况可能发生变化,可能影响眼部屈光状态。如果妊娠期女性出现视力改变等情况,应谨慎进行一些有创的眼部检查或治疗,如需验光等,应在医生充分评估风险后进行,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和用眼健康,避免过度用眼等情况加重眼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