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药主要包括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利尿剂通过促进排尿减轻心脏前负荷;RAAS抑制剂包括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分别通过抑制ACE等发挥作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改善心肌重构;正性肌力药有洋地黄类和非洋地黄类,洋地黄类增强心肌收缩力,非洋地黄类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有不同作用;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葡萄糖重吸收等减轻心脏负荷。各药物有不同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作用机制: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减少体内多余的液体潴留,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例如袢利尿剂呋塞米,它能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增加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泄,从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衰患者中使用呋塞米可以迅速减轻肺部淤血和外周水肿,改善患者的气促等症状。
适用人群:几乎所有有心衰伴液体潴留的患者都适用,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电解质紊乱等风险,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对利尿剂的反应略有不同。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作用机制:抑制ACE,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同时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还能抑制心肌重构。例如卡托普利,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长期应用卡托普利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心衰住院率。
适用人群:无症状性心衰、有症状性心衰患者均可使用,但妊娠女性禁用,因为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老年人使用时需监测肾功能和血钾,男性使用一般无特殊性别相关禁忌,但要注意个体差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作用机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的结合,发挥与ACEI相似的作用,但不引起干咳等ACEI常见的不良反应。例如氯沙坦,临床研究证实,氯沙坦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
适用人群:不能耐受ACEI干咳副作用的心衰患者可选用,妊娠女性同样禁用,老年人、不同性别患者均可使用,但需关注肾功能和血钾情况。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作用机制:阻断醛固酮受体,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改善心肌重构。例如螺内酯,研究发现,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以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适用人群:NYHAⅡ-Ⅳ级的心衰患者,且需监测血钾和肾功能,高钾血症患者禁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电解质平衡,男性和女性在使用时均需关注血钾变化等情况。
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例如比索洛尔,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长期应用比索洛尔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
适用人群:NYHAⅡ-Ⅲ级稳定的心衰患者,且需在病情稳定、无急性左心衰等情况时开始使用,急性心衰发作期禁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起始剂量宜小,逐渐递增,女性使用一般无特殊禁忌,但需密切观察心率等变化。
正性肌力药
洋地黄类药物:
作用机制:抑制钠-钾-ATP酶,增加心肌细胞内钙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例如地高辛,临床研究表明,地高辛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提高运动耐量,但对生存率的改善作用有限。
适用人群: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合并心衰患者尤其适用,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老年人由于肾功能减退,更易发生洋地黄中毒,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女性使用时无特殊性别相关禁忌,但要注意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米力农,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Ⅲ,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扩张血管。但长期使用米力农可能增加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临床多用于短期静脉应用以缓解急性心衰症状。
β受体激动剂:如多巴胺,小剂量多巴胺可以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中等剂量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大剂量则导致血管收缩。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和滴速,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女性使用无特殊禁忌但需关注个体反应。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肾脏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同时促进钠排泄,减轻心脏负荷,还可能通过改善代谢等多种机制发挥对心衰的益处。例如恩格列净,大型临床试验EMPA-REGOUTCOME研究显示,恩格列净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
适用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以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等,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调整剂量,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肾功能变化,男性和女性使用时均需关注药物对血糖、肾功能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