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护理包括病情观察,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疼痛、神经系统等;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并调整舒适体位;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预防出血、监测肾功能、观察肢体缺血;心理护理,评估沟通并给予支持;健康指导,包括饮食、用药、复诊等方面的指导,以保障患者康复,关注儿童特殊情况。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波动较大,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并记录,若发现血压异常波动需及时报告医生,因为血压的不稳定可能导致夹层进一步发展;心率过快或过慢也可能影响心脏供血,对病情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且变化较快,更要加强监测频率,婴儿可能需要每5-10分钟观察一次心率、血压等情况。
2.疼痛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变化情况,主动脉夹层患者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胸痛或背痛,呈撕裂样、刀割样疼痛,需每10-30分钟评估一次疼痛程度,可用疼痛评分量表(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疼痛的变化可反映夹层的进展情况,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提示病情恶化。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观察其表情、肢体动作等表现来判断疼痛情况,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述疼痛,需通过肢体反应等进行判断。
3.神经系统观察:观察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肢体感觉运动异常等,主动脉夹层累及供应神经系统的血管时会出现这些表现,每30分钟-1小时观察一次神经系统体征,若出现头痛、偏瘫等情况要立即报告,因为神经系统受累是严重并发症表现。儿童患者神经系统观察更要细致,如婴儿的囟门情况、肢体活动等,囟门隆起等可能提示颅内相关情况与主动脉夹层的关联。
二、体位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夹层破裂,卧床期间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等活动,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翻身时要保持身体轴线平直,避免扭曲,因为扭曲可能加重夹层病情。儿童患者同样需绝对卧床,但要注意儿童皮肤娇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每2-4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且要注意保护皮肤,可使用柔软的体位垫等辅助工具。
2.体位舒适调整: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一般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半卧位时床头抬高30°-45°,利于呼吸,每1-2小时调整体位一次,观察患者耐受情况,保证呼吸顺畅,减少回心血量对夹层的影响,儿童患者半卧位时要注意角度合适,避免影响呼吸循环。
三、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出血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呕血、便血等,主动脉夹层可能导致脏器出血,定期检查患者排泄物颜色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因为出血会加重病情。儿童患者出血观察要注意大便颜色、皮肤瘀斑等情况,婴儿大便观察需更频繁。
2.肾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尿量、尿常规等情况,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时会影响肾功能,每4-8小时记录尿量,正常成人尿量应在1000-2000ml/24h,儿童尿量根据年龄有不同正常范围,若尿量异常要警惕肾功能受累,儿童尿量观察要结合年龄判断是否正常,如婴儿尿量、幼儿尿量等,发现尿量异常及时报告。
3.肢体缺血观察:观察患者四肢脉搏、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主动脉夹层累及肢体血管时出现肢体缺血表现,每1-2小时检查四肢脉搏一次,儿童患者四肢脉搏检查要轻柔准确,发现肢体缺血及时处理,避免肢体坏死。
四、心理护理
1.心理评估与沟通:主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主动脉夹层患者多因病情危急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每日至少进行一次心理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儿童患者心理观察可通过家长反馈等方式,婴儿可能因病情陌生产生恐惧,要给予心理安抚,建立信任关系。
2.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讲解病情治疗进展等情况,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儿童患者心理支持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家长和患儿解释病情,减轻其紧张感,如用形象的比喻说明病情发展与治疗关系,让患儿和家长了解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
五、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告知患者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成人每日盐摄入应<6g,儿童根据年龄调整盐摄入,如婴儿辅食避免高盐,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加重夹层病情,因为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可能导致夹层破裂,讲解饮食对病情的影响,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儿童饮食注意事项。
2.用药指导:向患者说明所用药物的名称,如降压药物等,但不涉及具体服用剂量等,告知患者及家属儿童用药注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禁忌药,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儿童患者用药要注意年龄禁忌,优先非药物干预时向家长说明药物使用的整体原则。
3.复诊指导:告知患者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制定复诊时间,如1-3个月复诊一次,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儿童复诊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主动脉夹层复诊对病情监测的意义,确保及时发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