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会有哪些表现
心动过缓有不同程度及表现,一般轻度有轻微乏力、头晕等;中度及重度脑供血不足有明显头晕等,心脏有心悸等,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还伴随与基础疾病相关及其他全身症状,如合并冠心病有更频繁心绞痛,合并心肌病加重心衰等,部分有乏力等全身症状,甲减引起的还伴甲减相关症状
一、症状表现
(一)一般轻度心动过缓表现
轻度心动过缓时,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乏力、头晕。例如,一些老年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轻度减慢,但身体代偿机制较好时,可能仅感觉活动耐力较之前略有下降,在快速起身等动作时会有轻度头晕,这是因为心率减慢导致心输出量轻度减少,脑供血略有不足所致。对于年轻人,如果是运动员等长期锻炼人群,本身基础心率偏慢,轻度心动过缓时可能仅在安静时稍有身体轻微不适的感觉,但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
(二)中度及重度心动过缓表现
1.脑供血不足相关表现
中度及重度心动过缓时,脑供血不足症状会更明显。患者可能出现明显头晕、黑矇,甚至短暂性意识丧失。这是由于心率过慢,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脑部,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加重。比如,重度心动过缓患者在行走过程中可能突然感到头晕加剧,眼前发黑,差点摔倒。对于有基础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种脑供血不足可能会诱发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增加,因为本身脑血管就存在一定程度的狭窄或硬化,心率过慢进一步减少脑血流,更容易导致脑部血管事件发生。
2.心脏相关表现
心脏方面,中度及重度心动过缓可引起心悸、胸闷等症状。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不规律且缓慢,自己可触摸到脉搏跳动缓慢。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心前区疼痛,这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导致。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心动过缓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程度,使心绞痛发作更频繁或症状更严重。此外,重度心动过缓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表现,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所致。例如,患者在活动后会出现明显的气短,不能平卧,双下肢可出现可凹性水肿等。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心动过缓表现
儿童心动过缓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可能有其特殊表现。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因为心率过慢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包括胃肠道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功能,从而出现吃奶量减少、吸吮无力等情况。较大儿童可能会出现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在玩耍、跑步等活动中很快就感到疲惫,与同龄儿童相比运动能力明显落后。而且儿童对心动过缓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脑供血不足相关症状,如抽搐等,这是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脑部缺血更敏感。
2.老年心动过缓表现
老年人心动过缓往往更容易被忽视,因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除了上述一般老年人可能出现的乏力、头晕等表现外,还可能与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相互影响。心动过缓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加重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记忆力进一步减退、定向力障碍等加重。同时,老年人的心血管代偿功能本身就较差,重度心动过缓时更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脏事件,因为心脏长期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心肌细胞功能受损,容易发生心律失常。
3.女性心动过缓表现
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期,心动过缓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影响。妊娠期女性心率可能会有生理性变化,但如果出现病理性心动过缓,可能会导致孕妇心功能进一步下降,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等情况。而且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对心率变化的耐受程度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心动过缓对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的供血影响也需要关注,因为生殖系统的正常血供对于女性生殖功能至关重要。
二、伴随症状
(一)与基础疾病相关的伴随症状
1.合并冠心病的心动过缓
若心动过缓合并冠心病,除了心动过缓本身的症状外,还会频繁出现心绞痛发作,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等部位,疼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时间可能较单纯冠心病发作时延长,这是因为心动过缓进一步减少了冠状动脉的供血,使心肌缺血更严重。
2.合并心肌病的心动过缓
对于合并心肌病的患者,心动过缓会加重心力衰竭的程度。伴随出现的症状会有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从活动后气短逐渐发展为休息时也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需要高枕卧位甚至端坐呼吸才能缓解呼吸困难。同时,双下肢水肿会进行性加重,肝脏可能出现肿大,有压痛等表现,这是因为心肌病患者本身心肌结构和功能已经受损,心动过缓导致心输出量进一步减少,加重了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
(二)其他可能伴随的症状
部分心动过缓患者可能伴有乏力、嗜睡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全身供血不足,组织器官处于相对缺氧状态所致。还有些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因为胃肠道供血不足影响了消化功能。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心动过缓患者,还会伴有怕冷、皮肤干燥、体重增加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代谢率降低,进而引起心率减慢等一系列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