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不同阶段表现,代偿期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心绞痛、晕厥等症状;体征上有心脏杂音(主动脉瓣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等)、脉压增大、周围血管征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
一、症状表现
(一)不同阶段表现
1.代偿期:部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在疾病早期,心脏通过自身的代偿机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这是因为心脏在收缩期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舒张期时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部分血液反流回左心室,但左心室可以通过扩大等代偿方式来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所以患者可能仅感觉轻微不适,如偶尔的胸部轻微闷胀等,但一般不影响日常的基本活动,此阶段可能与患者的基础心脏功能较好、代偿能力较强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个体差异代偿表现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年轻患者可能比老年患者代偿期更长些。
2.失代偿期:随着病情进展,心脏代偿能力逐渐受限,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明显,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紊乱,心输出量变化等导致。例如左心室在舒张期接受反流血液后,需要在下次收缩时泵出更多血液以满足机体需求,心脏跳动节律和强度发生改变,从而患者感觉心悸。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因心悸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心脏储备功能差,心悸症状可能更易影响其生活质量。
呼吸困难: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加重,休息时也可出现。这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逐渐加重所致。比如活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脏需要更快泵血,而左心功能不全无法满足,导致肺淤血加重,引起呼吸困难。女性患者可能在同等病情下,因生理因素对呼吸困难的耐受程度与男性有所不同;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本身减退,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明显且进展更快。
乏力:患者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机体代谢功能受限,能量产生不足,从而出现乏力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sedentary(久坐)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本身基础活动耐力差,在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失代偿时,乏力症状可能更早更明显;而经常运动的患者可能代偿期相对长些,但失代偿后乏力表现也会较为显著。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心脏负担更重,乏力症状可能更突出。
心绞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绞痛症状,一般发生在劳累后。机制可能是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因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心肌供血减少,加上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老年患者由于冠状动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粥样硬化等基础病变,发生心绞痛的风险相对更高;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心绞痛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
晕厥: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多发生于直立、运动时或夜间。这是因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心输出量骤减,脑供血不足引起。例如患者在直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加上反流血液影响左心室充盈,心输出量进一步降低,脑供血突然不足就会导致晕厥。儿童患者发生晕厥的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老年患者由于血管调节功能等减退,晕厥发生时更易发生跌倒等意外,增加受伤风险。
(二)体征表现
1.心脏杂音:
典型杂音: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这是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主动脉内血液反流至左心室,产生杂音。杂音的强度可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关闭不全时杂音可能较柔和,重度关闭不全时杂音更响亮、粗糙。不同年龄患者心脏杂音特点可能有差异,儿童心脏结构相对柔韧,杂音传导等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老年患者由于心脏瓣膜钙化等因素,杂音特点也可能有变化。
其他相关杂音:还可能伴有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Austin-Flint杂音),这是因为主动脉瓣反流血液冲击二尖瓣前叶,使其处于半关闭状态,影响二尖瓣开放,产生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的杂音。但需注意与真正的二尖瓣狭窄杂音相鉴别。
2.其他体征:
脉压增大: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这是因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左心室射血增多,收缩压升高,而舒张期主动脉内血液反流,舒张压降低,导致脉压差增大。例如收缩压可升至150mmHg以上,舒张压可降至60mmHg以下,脉压差可达90mmHg以上。老年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本身脉压就可能较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脉压增大更明显;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脉压可能有一定波动,但一般不影响整体脉压增大的基本表现。
周围血管征:如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等。水冲脉表现为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毛细血管搏动征是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床末端,可见红白交替的搏动;枪击音是在股动脉处可闻及枪击样声音。这些体征都是由于脉压增大所致,周围血管征的出现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情相对较重。儿童患者由于血管弹性较好,周围血管征可能不如成人明显;有外周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周围血管征表现可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