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是因气体持续进胸膜腔且不能出致压力升高的严重气胸,常见病因有肺部基础疾病、外伤、医源性因素,发病机制是压力升高致肺被压缩、纵隔移位影响心肺功能,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休克等及相应体征,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诊断,紧急处理是穿刺排气,后续行胸腔闭式引流及治疗基础疾病,预后与及时治疗等有关,可通过积极治基础病、避免外伤、规范医疗操作预防
一、定义
张力性气胸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气胸类型,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体持续进入胸膜腔,且气体只能进不能出,使胸膜腔压力持续升高的状态。通常是因肺组织、气管、支气管、食管破裂,空气逸入胸膜腔,或因胸壁伤口穿破胸膜,胸膜腔与外界沟通,外界空气进入所致。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常见病因
1.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气道阻塞,肺泡内压力升高,导致肺大疱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肺结核患者病灶破坏肺组织,也可能引发张力性气胸。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肺部基础疾病的类型有所差异,例如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张力性气胸。
2.外伤:胸部受到外伤,如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组织,或者利器直接穿破胸壁进入胸膜腔,会引起张力性气胸。不同性别在外伤相关病因上无显著差异,但从事高危职业(如建筑工人、矿工等)的人群外伤风险更高。
3.医源性因素:如胸腔穿刺、肺部活检等医疗操作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引发张力性气胸。
(二)发病机制
当气体不断进入胸膜腔且无法排出时,胸膜腔内压力迅速升高,超过大气压。患侧肺组织被严重压缩,纵隔向健侧移位,从而影响心肺功能。例如,纵隔移位会压迫大血管,影响静脉回流,进而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同时,患侧肺被压缩,通气功能严重受限,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呼吸困难: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这是由于患侧肺被严重压缩,通气面积大幅减少所致。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无法平卧,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呼吸储备功能相对较弱,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且可能伴有烦躁不安等表现。
2.胸痛:患侧胸部会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在呼吸或咳嗽时疼痛会加剧。
3.休克表现:如果病情进展迅速,胸膜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是因为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影响了全身的血液循环。
(二)体征
1.胸廓体征: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
2.触诊体征:气管向健侧偏移,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
3.叩诊体征:患侧呈鼓音,这是由于胸膜腔内积气所致。
4.听诊体征:患侧呼吸音消失。
四、诊断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诊断张力性气胸的重要方法。X线胸片可见患侧肺明显萎陷,胸腔内有大量积气,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胸廓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X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仍可发现气胸的典型征象。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或X线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胸膜腔内的气体情况以及肺组织受压的程度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张力性气胸。
(二)临床表现结合病史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肺部基础疾病、外伤史、医源性操作史等)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是否为张力性气胸。例如,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等表现,应高度怀疑张力性气胸。
五、治疗
(一)紧急处理
立即进行穿刺排气,可使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刺入胸膜腔,迅速排出高压气体,缓解患者的症状。这是抢救张力性气胸患者的关键第一步,能迅速降低胸膜腔内压力,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二)后续治疗
1.胸腔闭式引流:在紧急排气后,通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将胸腔内的气体持续引流出来,促使肺组织复张。一般会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水封瓶,使气体能够单向排出。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活动度相对较大,需要更加注意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出等情况发生。
2.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是由肺部基础疾病引起的张力性气胸,在病情稳定后,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要进行改善通气、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对于肺结核患者,则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等。
六、预后及预防
(一)预后
张力性气胸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但如果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预后情况与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就诊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例如,年轻、基础健康状况良好且能及时得到治疗的患者,预后通常较好;而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二)预防
1.积极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气胸的发生风险。
2.避免胸部外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胸部受到外伤。例如,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注意保护胸部等。
3.规范医疗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胸腔穿刺、肺部活检等医疗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医源性张力性气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