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病
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激动从心房传导至心室过程出现延迟或阻断的病症。分为一度、二度(Ⅰ型、Ⅱ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各有不同表现。病因包括年龄生理性因素、疾病因素、药物与手术因素。诊断靠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根据阻滞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一度和二度Ⅰ型无明显症状时定期随访,二度Ⅱ型和三度有症状时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
一、分类及表现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仅有PR间期延长,通常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通过心电图发现。其PR间期超过0.20秒(成人),在儿童等不同年龄段有相应的正常范围标准,主要是因为房室传导时间较正常延长,但仍能使激动传入心室。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阻滞):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出现QRS波群脱落,之后PR间期又恢复缩短,如此周而复始。患者可能有心悸等不适,一般心室率不太慢时症状不明显。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脱落。与一度相比,它的传导阻滞更具突发性,心室率可能较慢,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心排出量减少的表现。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与心室的活动完全分离,P波与QRS波群毫无关系,各自按自己的节律发放。此时心室率通常较慢,患者可出现严重的症状,如头晕、黑矇、晕厥、心力衰竭等,因为心房收缩不能有效带动心室收缩,心输出量显著降低。
二、病因
1.年龄与生理性因素
儿童: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胎儿发育过程中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有关,部分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另外,一些儿童在感染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等)后也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炎症,影响房室结的传导功能。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变是常见原因,如房室结纤维化等。同时,老年人患冠心病的几率较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房室结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房室传导阻滞。
2.疾病因素
心脏本身的疾病:冠心病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病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梗死,可累及房室结及周围组织。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也可能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病毒性、细菌性等)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和传导系统,引起传导阻滞。
其他系统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影响心肌代谢和传导系统的功能;高钾血症时,血钾浓度升高可干扰心肌的电生理活动,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3.药物与手术因素
药物:某些药物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如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等),这些药物可抑制心脏的传导功能;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等)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手术:心脏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在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心脏传导系统,导致术后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三、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房室传导阻滞的类型,观察PR间期的变化、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等。例如,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有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QRS波群脱落的特点;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见PR间期固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则是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各自独立节律。
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发现间歇性的房室传导阻滞,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或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尤为重要。它能详细了解患者在不同状态下(如活动、休息、睡眠等)的心电图变化,评估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和发作规律。
3.心脏电生理检查: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评估房室传导阻滞机制的患者,可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在心脏内插入电极导管,发放不同频率的电刺激,精确测定房室结的传导功能、阻滞部位等,有助于区分是房室结内阻滞还是希氏束以下阻滞,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由药物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应首先考虑停用相关药物;若是感染因素导致,需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起的,应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后,部分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有所改善。
2.根据阻滞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处理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如果心室率不太慢,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因其他疾病使用可能影响传导药物的患者,要密切监测心电图,评估药物对传导系统的影响。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当心室率较慢,患者出现头晕、黑矇、晕厥等心排出量减少的症状时,需要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可以代替心脏的传导系统,发放电脉冲,带动心室收缩,维持正常的心率和心排出量。尤其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往往需要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来保障心脏的正常功能。在安装起搏器前,要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起搏器类型。对于儿童患者,安装起搏器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大小和类型的起搏器,并密切关注术后的并发症及起搏器的功能情况。老年人安装起搏器后要注意避免磁场等干扰起搏器正常工作的因素,同时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