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是心肌炎症性疾病,病因有感染(病毒最常见,还有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和非感染(自身免疫病、药物、毒物等),临床表现有轻重症不同症状体征,诊断靠病史症状评估、实验室、心电图、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和药物治疗,预后分轻症和重症,预防要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毒物、积极治基础病。
一、心肌炎的定义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心肌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等功能,当心肌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时,就会引发心肌的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二、心肌炎的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是引起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B组、埃可病毒等最为常见,此外,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导致心肌炎。例如,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后,病毒可直接侵入心肌细胞,或者通过免疫反应损伤心肌。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可能更容易感染相关病毒而引发心肌炎。
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如白喉杆菌等,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引发心肌炎。例如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导致心肌损伤。
2.非感染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肌,引发自身免疫性心肌炎。这类疾病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女性相对更易患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而增加患心肌炎的风险。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可能引起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炎。不同药物对心肌的影响机制不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尤其是有基础心脏疾病或特殊体质的人群。
毒物: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氧气的运输,导致心肌缺氧损伤;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引发酒精性心肌炎。
三、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轻症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休息后有所缓解,容易被忽视。不同年龄的轻症患者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表达不适,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重症患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例如,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心力衰竭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表现。
2.体征
心率异常:可表现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心脏杂音:部分患者可能在心尖区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等。
其他: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血压降低、颈静脉怒张等体征。
四、心肌炎的诊断
1.病史和症状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感染史、用药史、基础疾病史等,结合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如是否有近期病毒感染病史、是否有乏力、心悸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升高,提示心肌损伤。例如,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坏死较为特异和敏感的指标,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肌钙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血常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等寻找致病病原体,如检测血液中是否有柯萨奇病毒等的相关抗体。
3.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心电图表现。
4.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肌厚度、心室腔大小、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有助于判断心肌病变的程度。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对心肌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心肌炎症的范围和程度等。
五、心肌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减少心脏负担,一般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避免劳累,这对于心肌的恢复非常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要求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保证其充足的休息时间。
吸氧:对于有呼吸困难等缺氧表现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2.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可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对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可能会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对症治疗:针对心律失常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针对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对于心源性休克等严重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
六、心肌炎的预后
1.轻症患者:多数预后良好,经过适当休息和治疗后,心肌炎症可逐渐消退,心脏功能可恢复正常。但需要注意康复后的随访,避免再次感染等诱发因素。
2.重症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可能遗留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重症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积极治疗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和预后。不同年龄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儿童患者相对成人可能有一定的自身修复能力,但重症儿童心肌炎的预后也需要高度重视。
七、心肌炎的预防
1.预防感染
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合理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适量运动如儿童可以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等适度运动。
预防病毒感染:在病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等。对于一些可能引发心肌炎的病毒感染,如流感等,可通过接种疫苗等方式进行预防。
2.避免接触毒物和有害物质:避免长期大量饮酒,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等,在接触可能有毒害的物质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心肌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