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是由确定疾病或病因引起,常见病因有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缩窄);临床有发病年龄、血压、伴随症状等特点;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液)、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治疗针对原发病,原发病有效治疗后大多血压可恢复,治疗中需考虑特殊人群特点。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它不同于原发性高血压,后者病因尚不明确,而继发性高血压是有明确继发因素的高血压状态。例如,肾脏疾病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像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肾脏病变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二、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及相关机制
1.肾脏疾病相关
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紊乱。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当肾小球发生炎症时,肾脏分泌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肾素分泌增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使其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再进一步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同时还能促进醛固酮分泌,醛固酮会导致水钠潴留,进而使血压升高。
多囊肾: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肾脏内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囊肿的增大,会压迫肾脏组织,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囊肿压迫会导致肾脏缺血,刺激肾素分泌增加,引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2.内分泌疾病相关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泄,大量醛固酮分泌会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同时,醛固酮还会导致低钾血症,进一步影响心脏等器官的功能。
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主要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能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可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升高。
3.血管疾病相关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缩窄是指主动脉的某一段管腔狭窄。由于主动脉缩窄,导致狭窄部位远端的血液供应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压升高。同时,狭窄部位近端的血压会明显升高。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特点:某些继发性高血压在特定年龄阶段更易发生。例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在成年人中相对常见;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青壮年也时有发病。
2.血压特点:继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往往具有一些特殊表现。部分患者血压升高较为突然,波动较大,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升高多为阵发性,发作时血压可急剧升高,可达200/120mmHg以上,发作间期血压可恢复正常或仅轻度升高。而由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通常呈持续性,但也可能有波动。
3.伴随症状特点:不同病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会伴有相应的伴随症状。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除了血压升高外,常伴有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多尿、夜尿增多等低钾血症相关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除血压急剧升高外,还可能出现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多汗等症状;主动脉缩窄患者在上肢血压升高的同时,下肢血压可能正常或降低,还可能伴有下肢乏力、冷感等症状。
四、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非常重要。要了解患者的家族史,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多囊肾等有家族遗传倾向;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疾病等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特点,如血压升高的急缓、伴随症状等。
2.体格检查:全面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例如,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对于怀疑嗜铬细胞瘤或多囊肾的患者,腹部肿块的发现具有重要提示意义;测量四肢血压,对比上肢和下肢血压,对于主动脉缩窄的诊断有帮助,主动脉缩窄患者通常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检查是否有甲状腺肿大等内分泌疾病相关体征。
3.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钾、血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指标的检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往往有血钾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降低;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会升高。
尿液检查:检查尿蛋白、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等。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嗜铬细胞瘤患者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排泄量会增加。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查肾脏、肾上腺等器官的结构和形态。如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肾脏的囊肿、肾上腺的占位等病变,对于多囊肾、嗜铬细胞瘤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CT或MRI检查:对于肾脏、肾上腺等部位的病变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等情况,有助于明确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例如,CT或MRI可以准确发现肾上腺的肿瘤等病变,对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五、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一旦明确了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发疾病,就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对于肾小球肾炎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是治疗肾脏的炎症,根据病情可能采用抗感染、抑制免疫反应等治疗措施;对于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应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来治疗;对于主动脉缩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可通过手术解除主动脉的狭窄来改善血压情况。当原发病得到有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血压可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但在治疗原发病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儿童患者在治疗肾脏疾病时,要考虑到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密切观察血压和身体状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