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水肿是怎么回事
视网膜水肿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致其增厚、影响功能,常见病因有眼部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和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有视力改变、视物变形、眼前黑影,诊断靠眼底检查、OCT、FFA,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并对症减轻水肿,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视网膜水肿的定义
视网膜水肿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发生水肿,导致视网膜增厚,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视网膜由多层细胞组成,当某些因素导致视网膜的液体平衡失调时,就会出现视网膜水肿现象。
二、常见病因
1.眼部疾病相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的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视网膜水肿。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视网膜水肿的风险较高。例如,长期高血糖会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周细胞凋亡,进而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使得液体渗出到视网膜组织中。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时,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视网膜血管内压力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视网膜水肿。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常见,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会增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视网膜水肿的可能性。
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眼部的炎症性疾病,炎症会波及视网膜,导致视网膜的炎症反应和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视网膜水肿。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都可能伴随视网膜水肿的表现,比如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等,炎症的持续存在会不断刺激视网膜相关结构,影响其正常的液体代谢。
2.全身性疾病相关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全身动脉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影响视网膜血管的压力和功能。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进而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液体平衡,引发视网膜水肿。尤其是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视网膜水肿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容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视网膜作为全身血管的一部分,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视网膜水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视网膜水肿的程度往往有一定关联,大量蛋白尿持续存在会不断加重血浆蛋白丢失,从而持续影响视网膜的液体状态。
三、临床表现
1.视力改变: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这是因为视网膜水肿影响了光线的正常传导和视网膜对视觉信号的处理。如果是突然发生的视网膜水肿,视力下降可能较为明显;而慢性进展的视网膜水肿,视力下降可能是逐渐发生的。例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视网膜水肿时,会逐渐感觉到看东西模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视物变形:视网膜水肿可能导致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患者看到的物体形状发生扭曲。比如原本笔直的线条看起来变得弯曲,原本规则的图形看起来变得不规则等。这种视物变形现象在黄斑区发生水肿时较为常见,因为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负责精细视觉的重要区域。
3.眼前黑影: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到眼前有黑影飘动,这是由于视网膜水肿导致视网膜组织的光学特性改变,光线在视网膜上的折射等出现异常,从而产生视觉上的异常感觉。
四、诊断方法
1.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可以直接观察视网膜的形态,查看是否存在水肿、水肿的部位、范围等情况。医生可以看到视网膜是否增厚、色泽是否改变等。例如,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检查中,可以发现视网膜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区域,表现为视网膜组织的模糊、增厚等。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OC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提供视网膜的断层图像,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结构,准确测量视网膜水肿的厚度等情况。通过OCT检查,可以精确了解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水肿程度,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例如,能够明确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的具体厚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通过向体内注射荧光素钠,然后观察眼底血管的荧光素灌注情况。可以发现视网膜血管的渗漏等异常情况,有助于判断视网膜水肿的病因和病变的范围。比如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FFA检查中,可以看到阻塞部位的血管荧光灌注异常,以及周围视网膜血管的渗漏情况,从而辅助诊断视网膜水肿的相关病因。
五、治疗原则
1.针对原发病治疗
如果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网膜水肿,需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减轻视网膜水肿。例如,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控制血糖水平,使血糖保持在接近正常的范围,从而减少高血糖对视网膜血管的进一步损伤。
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的视网膜水肿,需要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如对于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能需要进行激光治疗,以改善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减少视网膜水肿的发生。激光治疗可以封闭无灌注区,减少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缓解视网膜水肿。
葡萄膜炎引起的视网膜水肿则需要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根据葡萄膜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以减轻眼部的炎症反应,从而消除视网膜水肿。
2.减轻视网膜水肿的对症治疗
可以使用一些改善视网膜循环的药物,促进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液体回流,有助于减轻视网膜水肿。比如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医生决定。
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严重的视网膜水肿可能需要考虑玻璃体腔注药等治疗方法,但这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由专业的眼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操作。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视网膜水肿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先天性的眼部发育异常或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视网膜水肿,需要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由于儿童的眼部处于发育阶段,治疗时需要特别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对儿童眼部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例如,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眼部正常发育的药物,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孕妇:孕妇出现视网膜水肿需要格外谨慎,因为很多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如果是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视网膜水肿,需要在控制孕妇病情的同时,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治疗时要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通过调整孕妇的饮食、休息等生活方式来控制病情,必要时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发生视网膜水肿的几率相对较高,且老年人往往同时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视网膜水肿时,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状况,治疗原发病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例如,老年人使用降压药、降糖药等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同时关注视网膜水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